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万吨荔枝加工项目水口投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都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7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05日 12:06

  专家聚首惠州为荔枝产业把脉,长远出路在深加工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分拣荔枝。南都记者田飞摄
  
  南都讯记者黄海林曾被誉为“果中之王”的荔枝,十多年来市场为何一直低迷?荔枝产业出路何在?吃荔枝易“上火”说法是否科学?昨日上午,广东荔枝产业发展战略论坛在惠州举行,这些话题引发与会专家热议。广东省荔枝产业协会会长薛子光等人提出,应将广东荔枝打造成国际品牌,该产业链蕴含的价值可达数千亿,经济效益可与波尔多葡萄产业媲美。
  
  荔枝是否“上火”引发热议
  
  长期与荔枝打交道的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子光在会上介绍称,在古代荔枝曾是贡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品牌,但民间不知何时开始流传“吃荔枝易上火”之说,极大地“妖魔化”了本有滋身健体功效的荔枝,并严重影响到市场销售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教授扶雄称,关于民间的“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到目前为止仍未找到科学依据,“个别品种荔枝会导致个别人群上火,我认为才是较客观准确的说法。我本人和身边的朋友就经常吃荔枝,最高纪录一天2人吃了10斤,也没有发生上火症状”。
  
  华南农业大学热带果树研究室主任、教授陈厚彬也表示,古时候人们就知道荔枝可强身壮体,促进妇女产后快速恢复,但部分消费者仍存在一些误区:如吃荔枝会增糖、上火等,从而影响到消费欲望。“我认为有的是由于媒体片面宣传所致,而学术界未能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确证荔枝的功效,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万吨荔枝加工项目昨在水口投产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欧阳海洪、省农业厅处长罗广源、惠州市农业局长詹小东等与80多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对广东祯州集团公司惠州水口基地昨日投产的万吨荔枝加工工厂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对长期被“卖果难”困扰的果农,将是一大“利好”消息。
  
  据悉,广东祯州集团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为解决广东500万亩荔枝的出路问题,从10多年前就聘请法国酿酒专家,投资了数千万元研制开发出荔枝果醋、荔枝酿酒等系列产品。“到目前为止,我公司今年已收购到3000多吨荔枝。”据薛子光介绍,目前荔枝种植面积在广东已达到了500万亩,均为果农直接鲜果销售,如果将70%用于加工酿造,30%优质果进入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就有100亿元的效益,加上70%加工能拉动1:6的产业链效益,产业总效益可达数千亿元,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与波尔多葡萄产业媲美。
  
  今年荔枝减产 销售压力仍存
  
  目前正是荔枝收获的高峰期。“今年荔枝继续出现小年减产,但销售压力依然存在。”惠州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种植业科专家汤久红昨日介绍称,荔枝是惠州的大宗水果,目前全市种植面积43.07万亩,占全市水果面积的33%,其中挂果面积28.33万亩,同比上年减3%,预计总产5.5万吨,同比上年减产13.7%。惠州的荔枝产区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博罗县和惠阳区。常见的荔枝品种包括仙婆果、妃子笑、桂味、糯米糍和淮枝等,其中仙婆果是惠州的地方特色品种。
  
  对惠州荔枝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汤久红分析称,一方面是效益低直接挫伤生产者积极性。上世纪90年代荔枝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致使荔枝价格持续低迷,效益微薄甚至出现亏本现象,大多数荔枝园处于粗放管理状态,出现失管乃至丢荒的现象,而粗放和失管,又影响果实的产量、品质和价格。另一方面,荔枝产期有限,一年收获一次,收获季节正逢夏季高温,果实上市时间集中而且极短,采收后还极易变色变质,贮藏、保鲜、加工等技术难以突破,制约了销售。此外,惠州荔枝种植和经营以小农规模为主,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出其种种弊端,如产销严重脱节,产品规格和质量混乱等。
  
  “长远出路在深加工。”在薛子光等人看来,要使广东荔枝从夕阳产业转化为朝阳产业,解决销售困局,根本出路在于大规模发展荔枝精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通过荔枝浓缩果糖及荔枝生物转化产品等,使这种季节生产的果实可以常年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