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大桥头乡流转胡柚园400亩——转型升级看橘区(5)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8票  浏览15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2月23日 16:34

  衢州新闻往2月23日讯 2月20日上午,常山县大桥头乡青湖畈上一派繁忙景象,七八位乡科技服务队人员正挥刀砍胡柚树。“你看看,这树上很多枝条被冻死了,都是管理不当造成的。我接手后,首先要清理被冻死的枯枝条,疏树、疏枝,再施上菜子饼、栏肥等,实行标准化管理。”当地“阳光庄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开福相告。

  郑开福是附近花厅村的村民。当天组织人员疏树、疏枝的胡柚地并不是他自家的,而是刚刚从本村及邻村村民手上流转过来的。据了解,这片胡柚地已由郑开福与涉及农户签订流转合同,期限10年,每年每亩租金350元,面积200亩,涉及到花厅、占家、上新屋3个行政村的两百多户农户。

  胡柚是大桥头乡的主导产业,去年产量达到1.6万吨。但丰产不丰收,目前销量不到一半。“原来种植管理太分散了,像这片胡柚地,原来多的农户1亩,少的农户半亩都不到。”大桥头乡副乡长吴春仙相告,原来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不利胡柚产业的转型提升。农民意识谈薄,缺乏资金,加上许多人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技术难以到位。“因管理不善,这一带胡柚还时不时受冻,去年受冻率达到30%左右。”“以后我就一门心思地打工了。”花厅村村民郑建国看到郑开福组织人员进自家胡柚地疏树、疏枝,显得很开心。他家2亩胡柚地,有一半流转给郑开福经营。郑建国告诉记者,他在当地一家轴承厂做工,每月有收入1500元。“原来不仅没时间管理,而且管理不好。”郑建国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今年有胡柚5000公斤,如今以每公斤四五毛的价格卖掉一半,成本都赚不回来。流转后,每亩有350元纯收入,既增加收入,又减轻负担。

  “有了固定的生产基地,质量、货源都有保证。”郑开福相告,他经营的合作社原来以胡柚贩销为主,货源都从各地收购上来,质量没保证。如今流转土地,他将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可有效提高质量。他说,除疏树、疏枝、增施有机肥外,还将改善配套设施,实行机械化操作,第一年就计划投入100万元。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双赢之举,有利于提高胡柚产业水平,也使农户有了稳定收入。”吴春仙相告,为应对“卖难”现象,该乡积极探索柑橘产业转型提升之路,组建起科技服务队,提供技术服务。除“阳光庄园”专业合作社外,“罗汉山果业”、“天富胡柚”、“天丰胡柚”等3个专业合作社也通过土地流转,着手建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总共流转、规模经营胡柚园400亩。(赖国洪 汪峻)

  短评

  规模经营提品质

  常山县大桥头乡依托“阳光庄园”等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等形式,将原先由农户分散经营的胡柚园流转过来,实行规模经营。这是推进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的可行之道。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一着双赢之“棋”:对于像“阳光庄园”等专业合作社来讲,技术、资金有保障,通过深入实施“三疏两改”,从此会拥有一个高标准的胡柚生产基地,品质、货源都能得到保证,有利于合作社打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对于农户来讲,也少了一桩心事,再也不必整天为胡柚的生产和销售操心烦神,可以一心一意到外地打工或从事其它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租赁,不仅保住了胡柚地,也使柚农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

  当然,在推进柑橘产业转型提升工程过程中,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也并非是唯一选项,有技术依托、有资金保障的农户,本身也可以进行“三疏两改”。但从我市整个面上的情况看,多数农户存在着缺技术、缺资金的现象,既使有的农户可以凭“老经验”办事,也会因“疏改”技术差参不齐,影响到当地柑橘品质的提升,很难顺利推进“三疏两改”,在新的一年里依然会面临着柑橘品质不高、市场难以开拓、增产不增收等困难。而依托相关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就可以从更高层次上来解决这些困难,合力推进柑橘产业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

沟溪乡调减柑橘面积500亩 转型升级看橘区(1)

段家村建柑橘标准生产基地650亩——转型升级看橘区(2)

春来果园话“疏改”——转型升级看桔区之(3)

差异化竞争夹缝求生——杨家源村自发砍橘树引出的话题(4)

龙游“小众橘”闯出新天地——转型升级看橘区(4)

大桥头乡流转胡柚园400亩——转型升级看橘区(5)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