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品合作社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领办合作社有指标 村民莫名其妙“被入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7票  浏览99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4月27日 15:51

□本报记者 郭任旭

2010年,清新县石马沙糖桔专业合作社(下简称“石马合作社”)即将迎来第三批社员。不过,不是召开社员大会对此表决,而是要请示县供销社。在一份上报名单上,写着“2010年新入股社员,已报县社。”

4月21日,石马合作社理事长刘均衡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之后,很多村民都一再要求加入。2009年,合作社首次扩容,增加了20名社员,但申请者不下50人。

不过,这样的说法马上得到了尖锐的否定。“合作社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当初说入社好处很多,吹水!”说这话的,是石马镇(现已并入“龙颈镇”)浦展村村民梁水强,一位加入石马合作社已经5年的社员。

这样的矛盾,伴随着石马合作社发展的全过程。

村民入社自己却不知情

石马合作社筹备吸纳第三批社员,这本该是石马合作社民主管理的重大事项,但很多社员对此并不关心。更令人奇怪的是,有村民表示莫名其妙地“被入社”。山一村村民黄锦堂是第三批社员名单上的申请者,不过,对于入社,黄锦堂却表示毫不知情。刘均衡对此解释,有些社员没有主动申请,但入社前,合作社已经向其打过招呼。

石马合作社挂着两个营业执照。其中,名为“清新县基层供销合作社石马分社”(下简称“石马供销社”)的营业执照上,注册资本为三万元;另一个是石马合作社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同样是三万元。是巧合,还是合作社只是供销社的简单翻牌?

事实证明,重合绝非偶然。2005年,石马合作社成立,第一批社员63人。入社的标志是,每人一次性交10元“股金”。2010年,合作社即将发展第三批社员,社员的身份依然是交上微薄的10元即可获得。即便把第三批算上,石马合作社110名社员的总出资额也只有区区1100元。

这意味着,自清新县供销社领办成立以来,石马合作社一直只是个松散组织,难有合作实质。据了解,清新县供销社共办有合作社23家。4月21日,该县供销社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县供销社办得比较好的合作社,就属石马合作社。

今年任务是成立12家新社

沙糖桔、农资、信息……清新县供销社领办的20多家合作社涵盖各行各业。“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呀!”清新县供销社主任张志文告诉记者大力兴办合作社的用意所在。

实际上,完成指标似乎才是背后迫不得已的缘由。一位熟知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什么‘民办、民管、民受益’,有些地方对每年办多少合作社都制定了具体指标,农民的主体意识没有调动起来,只是“被合作”。

4月21日,张志文证实了这样的说法。“今年清新县供销社新办合作社的指标是12家,任务很重啊!”该县供销社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指标是由清远市供销社下达的。“新合作社的发展工作已经在进行,达标应该不是问题。”

指标压力之下,合作社持续被催生出来。在石马供销社,一块牌子静悄悄地挂在墙上——“清新县石马万农农技信息专业合作社”(下简称“万农合作社”),法人代表同样是刘均衡,不过成立日期则是2008年。已有的石马合作社承载不了农户信息合作的功能,还是为了应付指标?万农合作社营业执照上落满的灰尘或者已经作出了回答。

合作社大量涌现,对于供销社而言,也不全是为了政绩。2005年,刘均衡承包了石马供销社的农资生意。在刘均衡看来,经营农资是石马合作社得以维持的基础,“全部社员的入股金额才1000元,单是交合作社的水电费都不够,还不是靠农资生意的利润来维持?”

事实上,石马合作社对于石马供销社的农资经营来说,意义也不小。据刘均衡介绍,2005年以前,石马供销社一年的农资销售额大概在50万元,成立合作社后,该供销社农资的年销售额增加了近30万元。

社员梁水强尽管埋怨没有享受到好处,但也帮衬供销社的农资。“其他私人开的农资店价格也差不多,供销社与合作社开的店,听起来保障似乎强一些。”显然,合作社还是成为了农资生意的业务纽带。

对于这点,清新县供销社一早就有着清晰认识。2005年,刘均衡承包石马供销社,正是该县供销社前任负责人的提议:“石马合作社已经成立,你(刘均衡)把供销社的农资生意承包起来,合作社有助于开展经营。”此前,石马供销社的农资一直由别人承包。

对于清新县供销社,兴办合作社有什么实际利益?尽管难以直接求证,不过一些细节还是间接做了说明。4月21日,张志文告诉记者,该县供销社十几个网点都经营农资。而据了解,石马供销社此前的农资业务在该系统内经营得并不理想,“石马生意不好,每年的承包款只要1万元。”刘均衡告诉记者。显然,依靠合作社的纽带,如果各网点农资生意做得红火了,对于县供销社而言自然意味着更大的利益空间。

200万扶持贷款建冷库

在刘均衡看来,供销社对合作社乃至当地农户而言,意义重大。一个例子是,2009年,石马供销分社有了自己的冷库,解决了沙糖桔的储存保鲜难题。建冷库所需的20多万元资金,全部由县供销社提供。

实际上,2009年清新供销社在全县一共建了5个冷库,石马供销分社这个冷库是最小的一个。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5个冷库完工,总耗资近400万元。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建这些冷库,清新县供销社从县政府争取到200万元扶持资金。清新供销社办公室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不是白给的,是贷款,一共200万元,不过不用支付利息。”据其介绍,此项贷款的名目是“沙糖桔储存保鲜项目”,经过县政府审批,由县财政局提供贷款。

这个说法得到了清新县财政局一位负责人的证实。“建冷库,能解决清新县沙糖桔的保鲜问题。之所以由县供销社承办这个项目,一方面考虑到供销社有大量闲置房子可以做冷库,另一方面供销社也积极主动申请。”

冷库以供销社名义申请资金,但在采访中,县供销社工作人员对冷库归属言辞模糊,或许在他们看来,石马供销分社与石马合作社本就是一回事。在接受有关合作社问题的采访时,“石马合作社有冷库”成了表明合作社发展成绩的一项指标。

不管名义上如何,事实上,冷库已被私人经销商承包,与合作社社员并无直接联系。这一说法得到了张志文的证实,“5个冷库我们都找了合伙人,我们提供冷库,对方提供技术。”

由于掌握冷库的保鲜技术,石马镇村民白志荣成了承包人之一。承包冷库后,白志荣再向当地果农收购沙糖桔。为了支持白志荣的收购,清新县供销社甚至总共借给白近200万元流动资金。

清新县供销社与经销商的资金与技术合作,背后有怎样的利润分配?对此,尽管记者一再追问,张志文与白志荣还是不愿作出具体回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清新县供销社多了一项冷库的承包收入。

“如果是合作社自己建冷库,能给贷款扶持吗?”对此,清新县财政局一负责人显得很为难,“合作社,风险不像供销社这么好控制啊,比较难。”

农民对合作社态度冷淡

2009年,刘均衡也曾想过以兴建冷库为契机,让社员真正合作起来,但未能成功。

“2009年,我和县供销社领导商量过,有了冷库,就可以实现沙糖桔统一销售。扣除成本后,社员可按比例分红。”按照刘均衡的设想,石马合作社社员即便不用拿出更多现金,也可以凭借沙糖桔实现入股分红。

4月21日,记者向村民梁水强详细解释入股合作社,统购统销等概念。略微思考后,梁水强告诉记者:“对于农户来说,马上把收成卖出去,把现金装进口袋最现实。无论是现金入股,还是把沙糖桔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风险都很大,农户不会愿意。”

刘均衡的合作设想正是夭折于这种对风险的恐惧。指着石马合作社公告栏上一名副理事长的照片,刘均衡表示无奈:“像他这样种植面积100多亩的大户,都不敢合作,小户怎么可能发动得起来。”

不过,农户这种谨慎态度,的确让他们在2009年末的沙糖桔销售中逃过一劫。4月21日,白志荣叹着气告诉记者,尽管这么多年做冷库一直很成功,但2009年由于雨水天气多,沙糖桔保鲜不易,当地做冷库保鲜的普遍亏损。对于这个结果,石马合作社有社员显得很庆幸。

合作不成,社员与合作社的关系无可避免地走向紧张。采访当日,老社员梁水强和“新社员”黄锦堂,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埋怨,合作社冷库的收购价格太低,他们依旧只能依靠自己,把沙糖桔运到四会卖。一方面,社员抱怨合作社没有兑现成立时承诺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合作社理事长则认为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失去了利用冷库将合作社做大做强的机会。

清新县供销社大力发展合作社的工作还在继续,只是在完成上级下达指标的同时,该如何让农民走出“被合作”、“被组织”的怪圈?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