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这里的果农笑了——来自三原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调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作者:张 哲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12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2月31日 10:52
  初冬的三原县马额塬是一派喜人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果园飘溢着诱人的果香,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已采摘的果子被一堆堆堆放在地头,纵横交错的园间道路上奔跑着一辆辆装满果实的车辆,园里不时传来果农和外地客商交谈的笑声。
  
  在杨凌农高会上,三原展台前围满了前来参观的群众,看着展台上又大又红的“马额红富士”,人群里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拍照留念的,有索取品尝的,有竞相购买的,一时间成了大家参观的亮点,“马额红富士”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提起马额的苹果,果农们一个个情不自禁地笑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额镇马西村村委会主任王西营热情地介绍说:“今年苹果卖上了大价钱,每斤批发价平均卖到了2.6元,比去年每斤多卖0.6元,落果每斤都卖0.8元,有些客商还争不到手呢。目前我们的苹果已远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地。”谈到今年苹果的收入,王西营主任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亩苹果按6000斤的产量,每亩就要多卖3600元,全村3000亩苹果,就增收1080万元。”
  
  为什么马额的苹果成了抢手货,成了果农的金疙瘩?马额镇新安村支部书记屈耀忠感慨地说:“马额的苹果产量高、价格好,多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项目实施前,果园大多是土渠,加上水源少,灌溉一次既费时又费钱;等果子熟了,满园的果子运不出来,只能一筐一筐往出抬,眼看着‘双节’到了却赶不上好价钱。现在可好了,土渠全变成了U形渠,砂石路修到了地顶头,路难走、地难浇、园难进的问题全解决了,不但苹果产量高了,也卖上了好价钱。”
  
  马额镇位于三原县北部旱塬区,北与铜川新区相邻,东与富平接壤,213国道穿境而过,平均海拔高度540米,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苹果,全镇4.2万亩耕地,已发展种植苹果3.8万亩。全镇11个行政村基本实现道路村村通,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新安、马西、南王等村,大部分渠系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加之水源不足,渠道利用率低,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水源,万亩果园得不到充分灌溉,直接影响着苹果的产量。每到果子成熟季节,果农最怕天阴下雨,松软的果园里根本承载不了满载果实的农用车,满树的果子卖不了,果农丰产却不丰收。为了扶持壮大苹果产业,进一步增加果农收入,该县通过加强项目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该地区实行连片集中综合开发。2008年以来,先后在马额镇的南王村、新安村、马西村共投入资金831万元,修复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决了项目区苹果产业发展中的水、路问题,实现了站、渠、井、暗管配套联网,1.2万亩果园灌溉得到保证,项目区已成为“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效优果园”,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目前,该县将继续在马额镇的文龙村、郑家村投入资金58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000亩,建优质苹果示范基地3000亩。计划为项目区新打机井、衬砌渠道、埋设管道,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