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风投介入农产业,双赢还是对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7票  浏览10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月06日 16:07

  

越来越多的风投与私募把目光投向农产业。

  □南方农村报 记者 蔡辉 郭任旭
  
  这两年,资本在农产业的身影愈来愈频繁。数据显示,2006年私募股权机构投资于农业项目的金额仅为0.56亿美元,而2010年则高达14.89亿美元,投资金额超过了前4年的总和。2011年,虽然未有确切数据,但来自基金公司的调查数据则称,仅第三季度,各种风投、私募考察的农业项目就已经超过百个,涉及种植、养殖、农资等多个领域。
  
  当越来越多农企热情期待资本介入,究竟什么样的条件更易获得风投亲睐?而在资本背后,又潜藏着哪些合作风险?这些,都呼唤企业更理性对待。
  
  渠道比产品更为关键
  
  “还在10年前,公司就开始自主研发全循环水养殖系统,”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下简称“莱州明波”)副总经理毛东亮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研发,并于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在毛东亮看来,这个创新产品能够有效缓解北方养殖企业普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并且可以帮助公司从多宝鱼单一品种扩大到包括石斑鱼等更多品种的规模化养殖。产品投产不到两年,该公司产值一下子从2000万元跃升至5000万元。
  
  7年之间,莱州明波每年投入了200万元的研发成本,约占当年产值1/10。然而,风投却似乎未对这样的创新表示出强烈兴趣。“曾试图跟部分风投接洽,但没有遇到合适对象。”毛东亮告诉记者。
  
  许多投资商认为,产品研发领域,比的是资源与技术,但中小企业创新空间相对有限。总体上,产品研发领域利润薄、风险大,并且难以快速扩张,不具投资价值。
  
  对比鲜明的是,农资销售领域却逐渐成为了资本界兵家必争之地,活跃的资本合作一再吸引公众眼球。2011年,佛山南海渔愉鱼水产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渔愉鱼”)的“渔愉鱼增资扩股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成立不到两年,渔愉鱼就获得了苏州瑞鑫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鑫创投”)1000万元风投资金。
  
  类似的,2010年,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获得软银中国3000万元风投;2011年11月3日,广西新胜利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与多家风投公司共同签订下了6000万元资本合作。许多涉足农资经销的企业,甚至大部分并无工厂或自主产品,却成为风投眼中的香饽饽。“渠道是农业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之一,”璞玉投资合伙人杨承陆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尤其是终端销售渠道与农资渠道。”
  
  “相对来说,流通领域更看重渠道与品牌,而且目前行业运营模式相对单一,创新模式可以迅速脱颖而出。”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王晓悦表示,“这个领域的渠道创新复制性强,且更容易清晰的向资本展示项目成果与远景,这也是投资商相比产品,更看重渠道的原因。”
  
  资本是否干涉经营?
  
  “中小企业原始积累少,资本加入有利于公司快速复制,取得先发优势,”南海渔渝鱼水产总经理李悦悦告诉记者,有了风投支持,渔渝鱼水产希望能在2年内开2000家加盟店,争取5年上市。据了解,从2010年4月底第一家“渔愉鱼”连锁店开张,到2011年8月该公司获得风投约一年半时间里,渔愉鱼发展的加盟店仅大约为250家。
  
  不过,这不意味着资本是万能的。风投能够协助企业,将成熟的创新模式复制推广,但却难以承担模式摸索过程的风险。“中小企业应该先耐心建立自身核心竞争力,孕育出清晰的、可复制的创新模式,而不应该过早把精力放在吸引资本,拓展渠道。”同创伟业合伙人唐忠诚如是表示。
  
  一些企业则担心着风投进入后,会干涉公司内部运营。“企业不必太迷信于外部资本。”东莞市喜牧动物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喜牧”)总经理杨俊明表示,东莞喜牧从未专门划出一笔资金用于创新,利用十年时间逐步开发出一套服务营销的新体系,并于去年获得“农财宝典2011畜牧风云榜”流通贡献奖。“资本是追求利润的,风险资金的加入势必干涉公司的运营战略!”
  
  对于这种担心,李悦悦意见不同。“企业不必当心风险投资会干涉公司运营,其以资本入股,作为股东的权责都是通过合同明文规定的。”在她看来,如果老板把自己当股东之一,许多风投的意见都是合理的,对公司的发展亦提供更专业的指导。“许多农业企业都是创始人一手操办,权威‘不容挑战’,这也是现在中国农业企业家最大的问题。”
  
  不过,李悦悦亦认为,选择合适的风投很重要。“双方价值观需要互相认可,并且彼此愿意耐心经营。
  
  对赌协议,资本与产业博弈
  
  农业企业风险大,投资周期长,对赌协议成为大部分风投与企业合作的保护手段之一。所谓对赌协议,就是收购方(包括投资方)与出让方(包括融资方)在达成并购(或者融资)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情况进行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
  
  在国内,产业通过对赌协议与资本的博弈,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同样惊心动魄。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规定,在投资后三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可减少投资方股权,如果业绩增长不足30%,李途纯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太子奶集团获得注资后,大举兴建生产基地,但是因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没有实现预期增长。2008年12月,太子奶“对赌”条款宣告触发。李途纯出让所持全部股权给英联等风投。对赌之前,太子奶自2001年到2007年七年间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一路跃升到30亿元,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这个事件,成了中国产业与资本博弈的一个经典案例。
  
  也有圆满的合作故事。2003年,蒙牛为获得5亿风险资金,与英联等三家风投签订了“对赌协议”,约定在三年内,如果蒙牛乳业的每股赢利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三家机构投资者就会把7830万股转让给蒙牛;反之,蒙牛将7830万股股权转让给风投。
  
  2004年,蒙牛通过疯狂扩张,业绩表现远超协议规定的要求,销售收入增幅高达77%,净利润增长更超过90%。在2005年4月,双方提前终止“对赌协议”,投资机构支付蒙牛可兑换6261万股的票据。
  
  这个案例被称为中国第一例成功的“对赌”交易。以牛根生为首的管理团队的原始股东得到了5000%的回报率;投资公司通过出售股权退出,投资收益回报率约500%。
  
  尽管如此,依然有专家示担忧,资本带来的迅速扩张,华丽的业绩数字背后,是配套管理跟不上带来的相关隐患。近期,雨润被媒体爆出大肆圈地却没有养猪,产能利用不足;而蒙牛刚刚爆发“黄曲霉菌素超标”的质量危机,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资本在产业背后的复杂角色。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