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云霄:小小“黄金果”带富一方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53票  浏览22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4月20日 11:49
  蕉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忙着筛选包装枇杷,准备运往上海等地。他们采取农超对接、联合经销商等途径打开了市场,今年预计户均可增收4万元以上。
  
  云霄是“中国枇杷之乡”。从单纯种植到形成成熟完善的枇杷产业链,云霄用了整整10年时间,这颗“黄金果”在当地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云霄枇杷的种植面积萎缩到4000多亩。
  
  1998年,云霄县偶然引进“早钟6号”,发现它不仅质优高产,且比其他品种早熟,当年枇杷果林扩增到2万多亩。2000年,新果林进入投产期,产量1万多吨,产值突破亿元,果农们热情高涨。此后三四年,果农每年增种1万多亩。截至去年底,全县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1.5万亩,年产量7.5万吨,产值10亿多元。
  
  与此同时,云霄引导农户成立枇杷农民合作社60多个,进行品牌运作,打开国内外市场。
  
  去年底,“云霄枇杷”获评中国驰名商标,身价看涨。
  
  下岗女工种枇杷
  
  老果农刮目相看
  
  眼下,正是枇杷上市旺季。踏上云霄,一眼望去,“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车子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眼前便是莆美镇宝树村蕉坑枇杷基地,满山遍野的枇杷树,累累佳果,圆润照人。
  
  云霄土地肥沃,冬暖夏凉,日照充足,相对湿度和极端气温皆适宜枇杷生长。云霄枇杷素以早熟、风味香浓、外观鲜艳、果面富有绒毛而著称,有“闽南开春第一果”之称。
  
  “今年枇杷产量提高了不少,市场价格还不错,销路也不用愁,我们家收入估计不下8万元。”吴丽达一边忙碌地采摘枇杷,一边笑眯眯地对记者说。她是蕉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又是蕉坑枇杷基地负责人,今年种植了30多亩的枇杷。三年前她带头组建蕉坑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发展枇杷面积2000多亩。
  
  吴丽达原是工厂统计员,厂子在2000年时撑不下去。她没有让政府重新安置,毅然选择自主创业,在宝树村蕉坑承包一块60亩的荒山,种植“早钟6号”枇杷,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刚进驻荒山时,当地农民非常不理解,投来不信任的目光一个城里的弱女子,对农业一窍不通,到野猪、毒蛇经常出没的荒山野岭来,她有信心有胆量吗?她能种出好枇杷吗?
  
  但她坚持了下来,当然付出的艰辛比别人要多得多。枇杷苗种下的第二年,云霄县遭遇严重旱情。她只身一人住进荒山野岭,利用早晚时间,特别是在夜间,借着月光进行灌溉,枇杷种苗才免遭损失。她虚心向老果农请教,查阅有关枇杷管理技术。她的枇杷园长势非常好,产出优质枇杷,卖出好价钱,成了蕉坑枇杷种植明星。这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果农也惊叹不已,刮目相看。
  
  2009年4月,宝树村成立蕉坑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肥料、统一使用套袋、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使用商标。同时,不折不扣按县里制定的云霄枇杷“地方标准”,规范特级、一级、二级等规格。吴丽达为合作社注册了“昭宝龙湖”商标,开通了网站,大大提高了蕉坑枇杷知名度。目前,该村每年产出枇杷6万多公斤,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果农总收入600多万元。
  
  在蕉坑枇杷基地,果农方如好向记者展示了外观红润、重100克左右的枇杷。“出这样的精品,靠的是标准化种植技术。以前靠老经验种植,枇杷品质不好,卖不出去。现在每公斤市价20元左右,许多客户还抢着要。”看着黄澄澄的枇杷,金灿灿的收获,老方喜上眉梢,当场向记者咏了一首枇杷打油诗:“春来采果忙,夏日捎叶长;秋到把花赏,冬至果披装。”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