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重庆时报:从药袋苹果反思农业的过度化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重庆时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1票  浏览1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6月12日 15:00
  本报评论员 李妍
  
  食品安全问题再起波澜:记者调查发现,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被装着违禁药品退菌特和福美胂的药袋包裹长大。2012年3月,当地曾查药袋200多万只,并下令禁止使用。目前这种药袋仍被大量使用。果农称苹果交易量大抽检很难发现农药残留。农药检定专家表示退菌特和福美胂没有明确的检测标准。(6月11日《新京报》)
  
  一如不断循环往复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样,“药袋苹果”再度催发了人们有关食品安全危机的焦灼。不过,在种地种树都离不开农药的真实现状之下,倘若农民不选择农药,则不仅意味着虫害频繁与减产,甚至还可能导致绝收。而这,往往会成为农民们乃至这个行业的不可承受之重。这次,有专家就对此释疑:“药袋苹果”上的药粉会挥发,危害不大。真相到底如何?尽管仍需权威解释,但由此看“药袋苹果”,它的真正问题或已不在于如何表达对食品安全的切肤之痛,而更应该从农业背后的过度化工着手,思考整个食品行业的卫生伦理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从这类事件中仔细辨清真相,获取更科学的卫生安全常识,拥有更多知情权。
  
  毋庸置疑,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情权的获得,应从属于食品监管的范畴。无论是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公共监管都应该做好公众安全的守夜人,要么从标准、监管、问责等深入食品安全领域,要么做好食品安全的释疑与常识普及工作。而不是躲进“特供食品”的孤岛,或毫无觉察,或掩耳盗铃,或热衷于运动式的末端堵截,却对源头问题视而不见。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使得农药等化学工业产品在农产品上大量使用。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卖相与质量,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公共安全问题。在“药袋苹果”之前,还有毒豇豆、“绝育”黄瓜、农药茶叶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样本,引发人们有关农药使用安全的隐忧。这种情境下,监管部门明确农药残留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是否有害身体健康与公共环境,还公众以知情权,而不是把公众留在一个模棱两可的领域,不知所措、猜忌生疑,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在发达国家,随着农业与工业发展,他们的食品安全领域也曾遭遇过几乎与我们相同的困境:50多年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接到一封朋友的来信。信中描述了一个小镇的春天如何异乎寻常的安静,听不到鸟鸣,感觉不到任何自然的气息。她为此进行了4年调查,写成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指出人类不加选择地滥用农药、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合成制剂,将会危害鸟类、野生生物,并通过污染食品、空气和水,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是一次农业生产化学工业化的深刻反思,其后,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农业环境组织,并禁止使用DDT。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农产品生产。当我们缺乏对农业过度化学工业化的反思时,“无农药残留是理想主义”,才会成为监管者大言不惭的说辞。当我们对食品安全领域缺乏最起码的常识普及与知情认知时,人们才会对类似“药袋苹果”的事件表露出不知所措的恐慌。就“药袋苹果”而言,除了反思监管与道德,如何找回人们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知情权,如何在农业化学与食品安全之间找到出路,恐怕更任重道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