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蓬莱农业标准化助推葡萄产业连锁发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林莉君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222票  浏览9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9月05日 11:44

  8月30日的蓬莱,中午气温近30度,正值葡萄提高糖度的关键时期。
  
  刘建成看着自家酒庄硕果累累的葡萄,心情和往年大不一样。这位原本在房地产经营上颇有成就的年轻人,于半年前开始打理父亲的酒庄。“一开始挺不以为然的,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觉得葡萄产业的每个环节都讲究科技、遵循标准,而且还带动了葡萄旅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现在我是越来越看好它了。”

  刘建成的变化只是山东省蓬莱葡萄产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范区,“蓬莱初步形成了贯通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生态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连锁发展。目前,蓬莱葡萄种植基地16万亩,葡萄酒年产量14万吨,葡萄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年均递增24.3%,税收3.1亿元,年均递增23.2%。”蓬莱市副市长慕庆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准化种植让葡萄“起死回生”

  蓬莱地处北纬37°,土壤、光照和温度都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和中国优质酿酒葡萄产地之一。但是,在实施农业标准化之前,这里的果农因不懂科学种植,没有标准化生产体系,种出的葡萄达不到酿酒质量标准,龙头企业不“收”,只能“成筐成筐地贱卖”。“当时整个产业受到严重打击,葡萄种植也趋于下降势态。”蓬莱市质监局局长宋胜达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蓬莱市质监部门反复深入调查研究,并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根据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标准,先后制定了《无公害酿酒葡萄》《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蓬莱酿酒葡萄》《葡萄苗木嫁接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建立起完善的葡萄种植标准体系。对酿酒葡萄的品种选择、苗木培育、栽培模式、施肥浇水等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为了产出高品质酿酒葡萄,蓬莱还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葡萄标准化示范区领导小组,聘请20多名专家成立葡萄标准化种植专家委员会。
  
  “现在,标准化种植已经深入人心。最明显的变化是果农以前以产量为标准,葡萄亩产达到8000斤,现在通过标准化种植,以质量为标准,亩产控制在500—1500公斤之间。限产之后,农民收入不降反增,一斤葡萄收入增加了3毛钱。”当地葡萄种植专家许维尧告诉记者。
  
  目前,蓬莱葡萄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酿酒葡萄品种种植资源圃”和填补国际空白的“酿酒葡萄品种砧穗嫁接组合实验圃”。
  
  标准化生产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标准化种植成功后,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但如果只是分散的农户种植方式,就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效益。
  
  “我们通过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运行标准体系,示范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慕庆和说。在示范区,蓬莱创新葡萄基地生产模式,实行统一供应苗木、化肥和农药、统一宣贯标准、统一技术管理的标准化工作流程,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让土地、劳动力、农民生产生活与葡萄酒生产企业紧密结合,土地成为企业“第一车间”,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一创新模式被国家标准委相关专家称为“蓬莱模式”。
  
  刘家沟镇葡萄种植大户王长伟便是一位从“蓬莱模式”获益的农民。王长伟家原来承包了4亩土地,后来他折价入股加入了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每年每亩土地能分得股金红利500元。同时,他又从合作社那里租种了10亩葡萄园,进行标准化生产,每亩“工资”收入1800元,如今一年每亩地能收入2900多元,比种植粮食作物收益高出5倍左右。
  
  慕庆和告诉记者,“蓬莱模式”推行以来,当地亩均效益由过去300多元增加到2900—3300元,种植户年人均纯收入由过去4000元增加到目前的8000元。
  
  标准化管控让葡萄酒企业转型升级
  
  “道路的右手边是××葡萄酒庄园,庄园的葡萄酒曾多次获国际大奖;马路左前方是××葡萄酒庄园,所产葡萄酒为个性化专属定制……”行驶在烟台到蓬莱的滨海观光大道,导游小姐甜美的声音不时传来。道路两侧是延绵的葡萄种植区,隐匿于葡萄园里的各色酒庄,当地人把它称为“18公里葡萄长廊”。
  
  “自2001年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来,蓬莱市葡萄酒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蓬莱产区酒庄酒在2011年国际葡萄酒烈酒品评赛上获奖数占国内60%。”慕庆和的介绍里透着身为当地人的自豪。
  
  为了酿出高品质葡萄酒,蓬莱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发力高端葡萄酒产业。蓬莱先后邀请国内11名葡萄酒行业资深专家“联合会诊”,根据产区定位,制定了《蓬莱产区控制葡萄酒》地方标准,从标准层面对葡萄酒生产进行规定、规范,对葡萄酒予以科学分类、分级,构建起7项标准体系。
  
  “我们投入400多万元扩建葡萄酒检测中心实验室,提高葡萄酒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和风险监控能力。制定发布了《葡萄及葡萄酒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管理规范》,建立起从葡萄种植、生产酿造、窖藏罐装到销售服务的质量管理链条和溯源体系。”慕庆和说。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蓬莱产区跻身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贵族俱乐部”。目前,蓬莱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集聚了30多个高端酒庄,发展优质酿酒葡萄近10万亩,生产高档酒庄酒近2万吨,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农业标准化向第三产业延伸
  
  有人说葡萄酒是“第二种国际语言”,具有非常高的文化融合力。蓬莱在葡萄一二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整合葡萄资源和旅游资源,推动农业标准化向第三产业葡萄酒特色旅游产业延伸,引导酒庄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了“标准化”的连锁发展。
  
  “我们投资300多万元,聘请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对全市35万亩适合葡萄种植的区域进行了集中规划,全力打造18公里葡萄观光产业带和南王山谷、邱山山谷、猎王谷的"一带三谷"产业格局。”慕庆和说。
  
  在亚洲最大的南王山谷君顶酒庄,游客不但能观葡萄酒堡,品葡萄美酒,还能享受到标准化的酒庄服务。宋胜达告诉记者,蓬莱质监部门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制定自己的企业标准,推动蓬莱市的旅游标准化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在葡萄采摘、葡萄酒自酿、美食与商务休闲等项目带动下,具有产区特色的酒庄旅游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创造旅游收入10多亿元,并以35%以上的速度递增。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