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宜君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鼓起农民“钱袋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8票  浏览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7月13日 12:14
被誉为陕西核桃大县、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苹果)产地的宜君县,拥有30多万亩核桃基地、20多万亩苹果基地、 10多万亩地膜玉米基地。近年来,该县坚持把稳粮促增收、优果促发展作为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苹果、核桃、玉米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以东部塬区苹果、西部山区核桃、榆五川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特色产业鼓起全县农民“钱袋子 ”的奋斗目标。

  站在宜君县哭泉乡淌泥河村的半山坡上,乍眼望去,一片片地膜玉米一级一级拾级而上,真以为来到了云南哈尼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成片的地膜时而像波光粼粼的湖水,时而像银装素裹的雪景。时下正值地膜玉米田间管理关键时期,记者在号称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的宜君县,随处都能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锄地、打药,每一块田地都有农民忙碌的身影。

  近年来,该县按照“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多点示范、整县推进,技术集成、主攻单产”的思路,以发展地膜玉米为突破口,全力开展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更换品种、地膜覆盖、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标准化机播、绿肥压青、秸秆还田”七项关键技术。提高了全县玉米单产,增加了农民人均收入,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热情,实现了秋粮生产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去年,全县26.8万亩粮食实现总产高达11.33万吨,其中秋粮收获面积19.9万亩,总产高达9.86万吨。

  走进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区——尧生镇,路边、地头矗立的一排排、一盏盏杀虫灯分外夺目。“前年,胡郭海对他家的5亩苹果园实施了间伐技术,到去年秋后,他那5亩果园,‘果个大,果型正,着色好’,最后以每斤比其他果农高出0.4元的价格被果商收购一空,卖了6万多元,一下子惹得众乡亲跑到他家果园参观‘取经’,其中就有我呢。今年,我也对果园进行了间伐减密,把间伐的枝条粉碎,添加发酵菌和尿素后堆沤发酵,待腐熟后,统一覆盖树盘或施入土壤,能起到很大的保墒增肥作用。”在走马梁村,果农胡升记对记者说得津津乐道。

 2011年,宜君县再次争取到总投资4768万元的财政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项目区地处宜君县城东部原区尧生镇,涉及13个行政村41个村民小组1732户果农1.6万亩果园。为了切实发挥项目对苹果产业的推动作用,该县按照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建立了“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参与、县级实施”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对果园间伐改形、枝条树干粉碎处理、秸秆覆盖、病虫害生态综合防控等现代关键技术应用进行了推广。目前,全县优质苹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22万亩。

  近年来,宜君县大力推广核桃科学管理六项关键技术,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快了核桃产业化建设步伐,使发核桃财成为山里农民的共识。目前,全县实现了核桃生产从副业经营向主导产业转变;种植方式从传统的荒山荒坡向有肥力的常用耕地转变;发展方式从零星种植向规范化、良种化、集约化、有机化转变;生产经营效益从追求数量规模型,向质量综合效益型转变;经营方式从过去仅靠农户单打独斗、自产自销的封闭型经营,向规模化、基地化转变。全县核桃已发展到近40万亩,农民人均近6亩,先后涌现出了许春仁、赵太顺等6 16户核桃栽植大户,仅核桃收入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就达1080元。

  榆五川是宜君县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这个时节,榆五川成熟的大棚蔬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豆角等。在蔬菜种植大户何小勇家的棚里,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这一棚黄瓜是上月下旬栽的,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上市了,估计一棚能卖2万元。”由于黄瓜的产量高于其他蔬菜,而且每年的价格都比较稳定,因此不少菜农都选择在春节后第一季栽种黄瓜,何小勇一边忙着侍弄蔬菜,一边讲解着自己的“致富经”。何小勇现在建有7个大棚,其中4个大棚的蔬菜已经销售一空,带来了近5万元的收入。

  像何小勇一样,全县靠种植蔬菜富裕起来的百姓多不胜举。据了解,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采取多种方法,先后成立“绿佳塬”蔬菜合作社、兴市丰祥果蔬协会等机构,通过直接与超市供货、与耀州区、黄陵等批发商签约等方式,为榆五川的蔬菜找到了销路。今年,全县种植蔬菜1.85万亩,蔬菜总产3.51万吨,仅蔬菜一项全县每年就可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

    (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