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沈素芬:农民种地“持证上岗”科不科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荆楚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2票  浏览5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27日 09:49
  由济阳县农广校组织实施的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正式启动,并从仁风、新市两镇遴选200名农民参加了理论学习,经考核合格后将为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届时,全县首批200名新型职业农民将实现“持证上岗”。(11月24日新农网)
  
  农民“持证上岗”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培养现代新型农民,集约化、高效化使用土地。
  
  不可否认,现有条件下,确实有一些文化素质比较搞、头脑比较灵光的农民凭借先进的理念致富了,给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比如最近,湖北评选出的首届“我是粮王”全省种粮高手,就是公安县的“大学生粮王”。据了解,这个大学生农民通过先进的种植理念、科学的种植方式使农业达到了增产增收,目前921亩水稻,亩产达1510斤。
  
  但是,就此就大规模上马农民“持证上岗”是不是缺乏科学依据?在笔者的老家大冶市灵乡镇,6、7年前,在全国都在喊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时候,当地政府将农村所有的农田全部夷平,欲打造“大农场”。然而,由于受丘陵地形和水利设施等限制,田地是平整了,农场却没有发展起来。如今,大量田地仍然荒芜,乡亲们失去种田种菜的责任田,眼看着田地一年年蒿草长得比人高,心中苦不堪言。
  
  当初,有谁会说“农场化经营”不好呢?但是头脑一发热,千篇一律上马的结果,就是农业资源的大量浪费。
  
  不可否认,培养种粮高手确实可以使一批素质较高的农民得到长足进步,成为致富能手。但平心而论,我国现有的农民文化素质、现有的农业科技以及农民的普遍生活理念,都还没有达到大部分农民能够胜任“持证上岗”的地步。
  
  在中国苹果之乡陕西洛川,地产苹果皮薄肉鲜,清脆可口,数一数二的苹果质量得益于果农们的辛勤劳作,然而,他们的学历一般很低,种果技术也是靠几十年的实践积累甚至是几代人的经验总结。按“持证上岗”的道理,这些果农是万万拿不到证的。那么他们是不是就上不了种果的舞台?
  
  “只有持有相应级别证书者,才能干相应农活”的认定规则,是不是有些太过迂腐?
  
  前两天,陕西还开展了第一批职业农民资格认定,规定:初级职业农民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级要求高中或农科中专以上文化,高级则应具备农科大专以上文化。—政府的手真是无处不在!笔者在想,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最终只是造福了相关的资格认定部门?
  
  所以,还请政策制定者们,多走到田间地头看看,不要拍脑袋决策。毕竟,农民持证上岗这个事,关系着中国十几亿人的生存口粮问题,大意不得。农业发展大事,最应该事实求是。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