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情怀”有价 正道沧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城乡金融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1票  浏览5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2月08日 10:34
  虽自诩“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语出《老罗语录》),但今秋买“锤子”手机的人们,无疑自认为是懂罗永浩的。这位中学肄业后卖书倒车教英语开网站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的胖子,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理想主义创业者”的代名词。“既然他敢做手机,我就敢买来试试”。“双十一”硝烟散尽,有钱且任性的消费者们,为老罗的“情怀”创造了天猫手机销量排行前五的业绩。要知道,排名第四的是IPHONE各类兄弟姐妹加在一起,而“锤子”却只有一把。
  
  如果说还有在“情怀”上能压倒老罗的,那只有“褚老”了。从2012年起,一种名叫“褚橙”的水果,先是火遍京城,继而横扫水果界。您想订两箱送人,对不起,虽然很贵,但是断货。不说口感,先看语感—“87年起伏人生,75岁再次创业,11载耕耘,结出1000亩累累硕果,耄耋之年,东山再起,成一代橙王。”对于褚时健老人的沧桑沉浮,知者感佩,不知者跟风,最终化成蓬勃的购买力—“橙王”背后,亦见情怀。
  
  致“生意”以“情怀”其实也并非新鲜事,自古有之—茶馆称“陆羽茶亭”,酒肆悬“太白遗风”,粽源屈子,灯称孔明。就连以“钱生钱”为核心的金融业,亦不乏“情怀”,从日升昌“汇通天下”的行业梦想到“百年汇丰”不断寻求“本地智慧”,从民生银行的“做小微企业的银行”到农业银行(所提“大行德广伴您成长”,均能让人感受到“情怀”扑面而来。那么寓之于商品、服务中的情怀究竟为何物?笔者看来,所谓情怀,其内核是一种情感认同。通过背后的人物、故事、追求等文化因素,为企业、商品、服务赋予一部分“柔性增值”,激发起购买者的情感认同。这种增值与认同最终变现为一种相对非理性的消费选择—打好“情怀牌”的商品相比其他同类商品,大多卖得既好且贵。
  
  把生意、产品赋以情怀是一回事,真正做出“有情怀的好产品”却是另一回事。事实上,没有一分超额利润是容易挣的。还说“褚橙”—有研究者对比了当年一同出现的“褚橙”、“柳(传志)桃”、“潘(石屹)苹果”,同样是当年品牌人格化、故事营销等典型案例。然而这三者中,只有“褚橙”是成功的,“柳桃”和“潘苹果”的品牌之路却是渐行渐远。为什么?答案是:“褚橙”真的好。其根基在于一是褚老认真做事、一心钻研的态度;二是果园的科学流程管理;三是跟果农的共同创富。这些是保证“褚橙”品质的基础。话说白了,种不出好果子,故事再励志也没用。
  
  再看“锤子”—虽然罗永浩是个中学肄业文科男,但其团队却实在星光熠熠,专业出众。其设计团队由前苹果工业设计总监领衔;技术团队负责人则主持过多款摩托罗拉经典产品的硬件研发工作。“锤子”也不真的是个锤子,其流畅的外观、简洁的系统以及一些实用的功能创新,绝不输于同价位同类产品—这才是“锤子”情怀的硬支撑。
  
  话说到这里,道理其实已经很明白了,好故事常有,人之情怀常在,市场上贴着情怀标签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做出、做久有情怀的好产品、好企业绝不是件简单的事。同样以“国货自强”情怀自居,但国内千百家电器企业大浪淘沙,唯海尔、格力等讲质量、重管理的企业最终成为“国货精品”;同样以“产业报国走出去”为己任,唯有联想等少数持续创新且文化包容者,一步步上演着成功的跨国并购。反之,那些也曾经很有情怀的一些老字号食品,仅仅一次质量曝光,从此一蹶不振。
  
  情怀有价,正道沧桑,于企业、于产品,要讲情怀可以,但正因“情怀”要打动的是人,因此想要入人心,做长久,唯须“更用心”,此外别无二途。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