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亩田“数据造假”事件始末:听听农业圈怎么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水果门户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8票  浏览195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7月31日 12:16

几天前,位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一亩田“农产品旗舰店”内空空荡荡。一大早,店里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一位在把玩手机,一位正打着盹儿。店墙上挂着公司的标语,除了办公桌之外,店里没有摆放任何产品。“我也是无语了,进入呆了半个小时,没人搭理我,还是旗舰店。所以我也实在是不理解,一天三个亿,一个月一百亿,估值480亿的数据是怎么刷出来的。”一位近期特意拜访过一亩田北京新发地旗舰店的水果业人士向中国水果门户这样描述到。

一亩田

这位果业人士的感慨,反映的是一周以来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一亩田经历的“过山车”一般的媒体和公众关注度。就在南方周末、极客公园等媒体不久前对其做出专题报道后,两篇自媒体文章《一亩田,万亿奇迹背后疑云重重》《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却将其反向拉入争议的漩涡中心。在南方周末名为《一亩田创始人邓锦宏:当农民在田里也能用手机上网,事情就成了》的报道中,一亩田85后创始人邓锦宏的创业故事令人振奋不已:在从百度单飞,创业五个项目均告失败后,邓锦宏终于发现了赚钱的“第六个方向”——提供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一些买家和卖家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在看到盈利曙光之后,2014年6月,一亩田进一步尝试线上+线下的交易撮合模式。邓锦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彼时一亩田每月只有50万元的交易额,但一年后的今天,一亩田的日交易额已经突破3亿元,每月已经达到100亿元。

“以前投资人对一亩田不了解,后来找上门来,我们基本是被动融资,连PPT都没有做过,只给他们看了后台数据。”一亩田的投资人中,就包括曾经投资过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等的红杉资本中国。

然而,近日来疯转的自媒体文章中却提出了对一亩田日交易量3亿等交易数据的质疑。文章举例指出,一亩田网站上所显示的“9小时前老板采购了1073741.8235吨的洋葱”,采购量之大,甚至远远超过了洋葱盛产地区西昌每年30万吨的产量。一时间,各大媒体质疑声高涨。

但事件发生后,包括虎嗅写手“快刀青衣”、阿里巴巴出身的曾东、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等在内的各路人士也纷纷为一亩田鸣不平, 其挺身而出大多从“情怀”角度出发:一亩田被控诉的假数据更像是数据显示Bug或测试数据;3000人团队的公司不是靠骗就可支撑的;质疑没有错,O2O创业就要更透明,但不能否认邓锦宏的创业激情;争议一周令一亩田名气大增也是互联网奇迹;一亩田一直在做正确的事,继续看好其大好前途。

一亩田李国训

图片: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回应媒体质疑(图片来源于亿邦动力)

图片: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回应媒体质疑(图片来源于亿邦动力)

这些似乎并无法熄灭公众对于创业圈“泡沫”的恐惧和猜疑,尤其是农产品交易这样涉及到生鲜损耗、物流、冷链等各环节的实业。7月30日,处于争议中心的一亩田终于按捺不住,在上午9点半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当日参会的亿邦动力网报道,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表示,现在一亩田的日交易额和月交易额确实已经达到了以上所说的数额,甚至在现场公开后台数据。数据显示,6月20日到7月21日,一亩田的交易额为99亿元人民币。

“目前活跃在[一亩田]平台上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供应方,包括散户、大户、合作社、经纪人、龙头企业(新希望),另一类是采购方,包括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批发商、饭店、超市、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型企业。而一亩田B2B平台目前有200多万用户,其中采购商有20万左右。”李国训说,一亩田的产品不断的迭代升级,整个迭代版,APP平均两周一个版本。“我们现在整个APP的版本安卓加IOS有一百款以上。每一款新版本上去以后有大量的测试数据。”

一亩田:互联网“中介”,还是农业交易救星?

在南方周末的报道中,邓锦宏对于一亩田信心满满:“一亩田正在让农业交易的所有环节变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国有一万个人要买白菜,以前是通过很复杂的多对多的关系完成交易,我们出现后,通过系统的算法,包括价格、品质、规格、距离、天气和信誉等级等,实现双方交易的精准匹配。”

目前,一亩田公司员工共有3000人,其中大部分为高薪聘请的线下团队。“他们现在每天的工作是下到田间地头,教育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和种植大户去使用互联网工具,教他们怎么使用一亩田的产品跟全国各地的买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当有买家来跟农民做生意的时候,一亩田的员工也可以帮买家看货,锁定货源。”

但是,总部位于上海的某农业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水果门户,他并不认为一亩田真正“深入了基层”。“一亩田一线员工主要在各农批市场,没什么田间地头。我们本身就和各地的种植大户有密切的联系,山东各区域的大户基本都有,对一亩田感兴趣的时候也挨个问过他们 ,也许是巧了,并没有人有过接触。电话能联系到的一亩田人员,都是驻扎在农批市场的。”

他还表示,一亩田十分看重的帮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的APP,似乎价值并不突出。“app我们下载了一些,以种植户和买主身份都注册了 ,获得的信息量并不比网站多,我感觉只是个联络信息的平台。那些联系信息,对于刚刚进入农业领域、毫无产地资源的人还有点用。买主的确是可以联系到卖方,但价格等级之类的,依然是要买卖双方再联系确认的。”

他指出,农产品品类的等级差异太大,尤其在大宗农产品贸易中,因此网上直接交易并不现实。“这和做餐饮供应的那种模式不一样。大宗交易,一级胡萝卜和二级的差价很大,不看现货就按吨来 ,等级不对谁受得了啊。我们选择合作基地或做采购,都不会app上一个电话就确定。app上披露的价格也基本不是最后成交价。农产品,得看着实物才行。”他表示,一亩田并不提供交易之后的任何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而从安徽一家与一亩田接触过的公司那里,中国水果门户进一步了解了一亩田的服务内容。“[一亩田]说可以帮我们联系异地客户,比如把河南郑州那边买蓝莓的商家客户联系给我们,具体谈还是我们跟那边商家,他们其他不管,就是牵线搭桥。就需要知道我们公司做哪些产品,什么时候有货,最重要的就是要求买卖款项必须从他们账户走。”安徽一家蓝莓种植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水果门户,一亩田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样的服务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从一亩田向其提出的服务项目来看,一亩田在农产品从产到销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中介”作用,并且非常注重大额资金通过其B2B平台进行流动。令人玩味的是,为种植户免费“搭线”的一亩田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这位负责人在与一亩田的接触过程中也表达了同样的疑虑。“对啊,当时我就问他们服务都是免费,那盈利模式是什么样子的,他笑着说是商业机密……现在看来就是要周转一下买卖的资金,弄个现金池之类的。”该公司最终未与一亩田达成合作。

昨日,中国水果门户记者还通过一个果蔬微信群辗转联系上了一亩田的联合创始人刘志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志嘉在被询问到是否在一亩田公司工作时,仅表示自己是“大厨网刘志”,连名字也出现了变化。根据一亩田市场副总裁李国训在媒体发布会上的发言,大厨网目前是一亩田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水果门户提出希望知悉一亩田对于近日来数据疑似造假的控诉如何回应,刘志先表示“近期各路媒体上都会有吧”,后又表示“做好自己的业务是最重要的,无论怎么回应都不如用实际行动。我不会讲无凭据的话。每一家大企业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我愿意多做些事,不好意思。”当中国水果门户继续询问“无凭据的话”具体所指时,他只表示“对不起,我不对此事发表个人看法,谢谢你的关注。”

原文网址:www.chinafruitportal.com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