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从2千到10万 昭通“苹农”住洋房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生活新报 作者:姚 宇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7票  浏览9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9月10日 09:44
  昭通昭阳区乐居乡,柯福金的小洋楼和他的苹果园仅隔着一条马路,每天早上,他都要到苹果园里转转。现在的苹果园已经不需要有专人日夜看守,毕竟亩产3000斤,行人偶尔摘几个解解渴算不了什么。老柯说,苹果让他从一个农民脱了贫并成为“劳模”,“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
  
  作为最早一批种植苹果的果农,老柯亲身经历了苹果种植由小到大的发展。1991年,全乡种植苹果的村民寥寥无几,那时老柯一家,种植的粮食只能勉强糊口,住的也是土坯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乡里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老柯尝试种植了两亩苹果。
  
  那时候不懂技术,于是老柯常跑到市、区、乡农业部门向苹果技术人员请教,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不断总结,最终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种植管理技术,果树也从不挂果到硕果累累,经济收入也逐年上涨。1995年年纯收入2000元,1996年到6000元、1997年12000元……明显的经济效益让老柯尝到了种植苹果的甜头。随后,老柯把苹果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
  
  老柯在全区苹果种植中率先致了富,然而他说:“一个人富不算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才算富。”他也这样做了,数年来,他多次邀请市、区、乡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技术培训,对一些管理水平差的果农亲自指导。1999年,老柯被评为云南省劳动模范,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到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同全国其他劳模一起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种植苹果,不但为老柯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经济上的收入。2006年老柯一家的住房由原来的土坯房变成了现在300多平方的砖混小洋房。这些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苹果生产管理中,2008年,其苹果产量达2750公斤/亩,总产达27500公斤,产值达9万元;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30000公斤,产值可达10.08万元。回想起这十多年的经历,老柯颇有感触地说:“是苹果给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然,我一个农民怎会有机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我现在的生活也不可能这样的富足。”
  
  如今老柯所在的乡,村民几乎无人不种苹果,当一车车苹果从老柯家运走时,他看着远去的苹果,似乎看到了无限美好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