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上万亩苏州枇杷的品种困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城市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1票  浏览40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6月17日 16:27
  有人说,苏州枇杷“濒危”。眼前的枇杷不是漫山遍野的吗?
  
  然而,这没在开玩笑。出此言者,针对的是一些曾经“树丁兴旺”的苏州枇杷特有品种。这些历史上名声不小的品种,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再不特意保护,也许就要彻底消失了。
  
  专家看来,每一个濒危品种,意味着一个基因库。它们可能已经被市场所淘汰,但它们的基因中,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优势。保留好它们,除了研究上的意义,也是保留下今后新的优良品种的选育可能。
  
  今年的小满时间是5月21日。但今年春天气温偏低,大大推迟了苏州枇杷的成熟时间,所以直到现在,以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著称的地产枇杷还在大量供应。东山、西山(合称洞庭山)随处可见的枇杷树上,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惹得游人纷至沓来。节假日里,来来往往的采枇杷游车辆,常常把太湖边的公路都堵了起来。枇杷,俨然成了初夏时节苏州太湖旅游的一位“形象大使”。
  
  江苏省良种工程常绿果树协助组首席专家、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袁卫明介绍,枇杷的原产地在四川、贵州等地,是一年四季中除樱桃外最早登场的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皇”。如今枇杷在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均有栽培,并形成了江苏苏州、福建莆田、安徽歙县、浙江余杭四大著名产区。
  
  苏州什么时候开始栽培枇杷已经无法查考。但袁卫明这位从事枇杷研究、推广工作20多年的专家说,宋朝陶谷的《清异录》(十世纪中叶)就称:“襄汉吴蜀淮扬闽岭江西湖南北皆有”;明朝王世懋的《学圃杂疏》也记载:“枇杷出洞庭者大”,由此可见,枇杷在苏州东山、西山“安家落户”的历史非常悠久。
  
  让人称奇的是,苏州东山、西山所产枇杷的品质和产量,都远远超出了它们的“娘家”,苏州也因此堪称是我国枇杷品种进化最好的地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白沙枇杷产区。袁卫明分析,出现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是因为苏州温度、日照、湿度等气候条件适宜,再加上土质肥沃,适合枇杷生长发育。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双重作用下,苏州形成了一大批优良枇杷品种,加上果农注重施农家肥、疏花匀果、精细管理,生产出来的枇杷自然就呱呱叫了。
  
  说起苏州枇杷的影响,那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袁卫明说,苏州枇杷不要说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家喻户晓,就是国际上也大名鼎鼎——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苏州枇杷就出口到国外和港澳地区,成为人们食用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许多中央领导也都十分了解苏州枇杷。袁卫明说,一个最好的例子是:200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黄土桥村考察时,看到那里栽了不少枇杷树,就问大家是否知道全国哪里的枇杷品种最好。当时没人能答上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个人的体会是苏州东山的白沙枇杷,个不大,但很甜,沙沙的。在他的建议下,当年3月,近3000株苏州枇杷树苗送到了贵州,一些果树当年就挂了果。
  
  部分枇杷品种已经难寻找
  
  “地球人都知道”的苏州枇杷,这些年销量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苏州枇杷的种植面积由此逐年增加。
  
  市林业站副站长徐春明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时候,苏州枇杷的种植面积只有3000亩左右。原因是枇杷产量低,一般亩产只有6百斤左右,而橘子可达4千斤以上,两种水果的单价却相仿,果农们自然愿意种植橘子而忽略枇杷了。因此,当时专家曾提出过“救救枇杷”的口号,鼓励农民把枇杷间种在橘子树旁边。
  
  这些年,全国各地到处种橘子树,橘子价格直线下降,普通品种收购价一度跌到2-3毛一斤,一亩地只能卖个1000多元,连人工费、肥料费都不一定收得回。枇杷的效益却越来越好,一斤可卖20元左右,按亩产600斤计算,就能卖到上万元,效益大大超过种橘子。徐春明说,所以这些年苏州果农们纷纷砍掉橘树种枇杷,目前全市的枇杷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以上。
  
  本来,种植面积扩大了,各类品种的数量也应该相应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
  
  袁卫明告诉记者,枇杷按果肉的颜色分红沙和白沙两大类。红沙枇杷树长势强、产量高,果实颜色发红,吃口较酸;白沙枇杷肉质发白、发黄,虽然长势、产量等都不如红沙枇杷,但吃口较甜、品质优良,著名品种有白玉、冠玉、青种、鸡蛋白、照种、荸荠种等。20多年前,苏州的枇杷品种曾经多达30来种,但目前白玉、冠玉、青种占了90%以上,其他品种中有不少日渐萎缩。
  
  以荸荠种枇杷为例。原先西山好几个村都有这一品种,现在却只有东蔡村的葛家坞才有了,种植面积也不过百把亩,而且还和青种枇杷混种在一起,大有被青种枇杷蚕食的趋势。
  
  记者来到葛家坞,一位吴阿姨正爬在一棵主干有脸盆粗的大树上采摘,地上已放了满满4篓子枇杷。吴阿姨颇为自豪地说,这棵树就是荸荠种枇杷,已经种了50来年,一年可摘百把斤枇杷呢,抵得上人家一个月工资了,真是一棵“摇钱树”!
  
  记者发现,这种枇杷树的叶片较为瘦小,果实个头大多有点扁,看起来跟荸荠相仿,吃起来有点脆,也跟荸荠相似。另外,这一品种的甜度也很高。收购商葛鹏飞告诉记者,荸荠种吃口好,所以收购价要比青种高15%左右,一些人甚至拿它们去冒充东山白玉枇杷。金庭镇农林服务中心主任黄争鸣则说,前年省农林厅举办的第四届“神园杯”江苏优质水果评比中,他们选送的荸荠种还获过银奖呢!
  
  品质好,效益不错,荸荠种种植面积为啥越来越小?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虽然与荸荠种怕强光、需要特定的种植环境有关,但也与没有人很好包装、这一品种不为外人所知有关,“特定的种植环境其实不难找,西山光照不太强的山坞还是很多的!”
  
  更让人揪心的是,一些枇杷品种已经很难找到。当记者向黄争鸣打听原产于西山的冰糖种枇杷时,黄争鸣就连连摇头:没有了,没有了,至少西山是没有了!
  
  果树研究所留下几缕“血脉”
  
  几经打听,记者才在位于东山的苏州市果树研究所(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里看到了冰糖种,以及甜种等濒危品种。该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张春晓介绍,这些树种还是老一辈果树选育专家杨家骃等人20多年前觅来的。
  
  冰糖种果实呈圆球形,“块头”不大,一般在半两左右,但尝下来凉凉的、甜甜的,确实有冰糖般的感觉。张春晓介绍,反映糖分高低一般用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来表示,一般枇杷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11-13%,13%已经算高了,但冰糖种可达15.9%,最高达26%,简直就是一颗糖啊!
  
  甜种枇杷的果实“块头”也不大,果实呈椭圆形,但甜度也非常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一般可达14.9%,最高达19.2%。用手剥开甜种枇杷的皮,不一会手上就粘粘的,就像捏过了饴糖。张春晓说,那就是甜度高的最好体现。
  
  冰糖种、甜种刚觅来的时候,数量也只有一两株。经过果树研究所的繁育,现在已各有二三十株。
  
  除上面两个品种外,果树研究所还保存着鸡蛋白、高粱姜、小白沙、铜皮等稀有枇杷品种,为苏州白沙枇杷家族保留了几缕“血脉”。张春晓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这些品种各有各的优点,像小白沙原产西山秉常里,果实圆球形,抗寒性强,产量高而稳定;铜皮原产于东山,树势强盛,平均果重0.8两,成熟期较早……
  
  不过,袁卫明不无忧虑地说,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即使是果树研究所的保种品种,有些也只剩下“老弱病残”,形势不容乐观。
  
  推广新品种别落下了老品种
  
  上文已经提到,目前苏州地产枇杷以白玉、冠玉和青种为主。这些品种,是历年来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像白玉果皮薄,果肉洁白而厚实,汁多而肉质细腻,味甜,成熟较早,有耐冻和不易裂果等优点;冠玉果形大,平均果重在1两以上,成熟期较晚,可延长枇杷品种的供应时间;青种枇杷果形也很大,而且皮薄易剥离,果肉汁多,甜酸适口,有益人体健康。
  
  因此,这些“极品枇杷”不但在本地生根发芽,还大量推广到外地。上海云南重庆、福建、贵州、浙江等省市,已到处有苏州枇杷树的身影。
  
  但不少物种都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新品种一推广,老品种就彻底灭绝了,像娄门鸭之类的就是如此。袁卫明对此提醒,在推广枇杷新品种的同时,应加强老品种资源潜力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这位专家一针见血说,在新的农业竞争中,拥有并擅用资源者胜。这不,上世纪60年代,在海南的大片野生稻群中,踩着烂泥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这株野生稻为杂交水稻的培育奠定了基础,最终使我国的水稻单产大大提高。
  
  水稻如此,枇杷也是如此。袁卫明说,老的枇杷品种大多具有某些方面的优点,有的果形大,有的甜度高,或者成熟时间早、成熟时间晚,或者不易裂果、耐存放、容易剥皮……所以,尽管一些老品种生产性能不一定好,但保留下老的品种,就可以通过杂交手段培育出枇杷新品种。
  
  事实上,最近十年来,市果树研究所已进行了大量的枇杷杂交试验,形成数千份杂交后代,其中不乏综合性状优异的株系产生,如利用白玉与甜种枇杷杂交后获得的“常绿5号”,在2006年参加的全省优质果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最高奖项——金奖。
  
  “现在苏州枇杷形势总体较好,越是这样的情况下,枇杷品种的保种越容易被忽视!”袁卫明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重视苏州枇杷的保种,比如发现新品种后能主动反馈给农林部门或市果树研究所,从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最宝贵的基础材料和优秀基因;比如通过扩大宣传打响荸荠种等优良品种的品牌,从而让它们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让市场来引导果农的生产积极性,最终达到保种的效果。(施晓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