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批发市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江门:变阵新会果批市场谋突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江门日报》2011-11-2日 A14版 【 社会关注 】版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14票  浏览16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1月02日 14:59

  基础设施陈旧、冷库容量不足、卫生环境差……

  编者按:
  
  “15年前,这里是江门的骄傲。直到现在,这里还是许多北方水果产区认识江门的窗口,但是风光已经比不上当时了。”经营户梁女士见证了新会区水果食品批发市场(下称新会果批市场)建立15年来的风风雨雨。
  
  尽管水果交易量仍在不断攀升,但随着东莞等周边城市果批市场的崛起,新会果批市场的“江湖地位”受到了挑战。采访中,记者发现,基础设施陈旧、冷库容量不足、卫生水平低下等,成为制约该市场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成为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的共同心愿。
  
  【市场探访】
  
  水果批发
  
  “巨无霸”
  
  “爽快点,把苹果卸下来!”近日,记者来到新会果批市场时,正值北方苹果陆续运抵,市场呈现出一派火热的景象。市场外,记者也能看到许多搬运工,从一辆辆载满苹果的大卡车上卸货。
  
  据新会水果食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苏春强介绍,该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是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全国十大果品批发市场之一。目前,场内批发商超过300户,常驻批发商有250多户,各相关环节提供就业岗位3.5万个,全年水果交易量约75万吨,可谓果批市场中的“巨无霸”。
  
  从我市工商部门早前进行的一份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新会果批市场批发范围几乎涵盖了所有国产水果类别,但进口水果所占比例不大。
  
  由于时下正是北方的苹果、梨、橙子、提子等水果成熟的时节,市场北果区内人来车往,买卖之声不绝于耳;南果区内也有柑橘等应时水果,人气亦不逊色。
  
  但是,表面的繁荣往往会掩盖一些问题,比如市场内坑坑洼洼的地面,档口内发黄的水泥柱子、生锈的铁皮屋顶,肮脏的卫生环境,还有批发商对冷库容量不足的抱怨……
  
  【现状扫描】
  
  市场发展
  
  步伐放缓
  
  竞争对手
  
  开始浮现
  
  “基础是早在15年前就定下来的。”苏春强告诉记者。一些老市民还记得,在新会果批市场建立前,市区水果批发集中在长堤一带,由于地方小,交通运输受限,它无法满足市民的需要。当时,市民吃的水果,许多都是从广州等地的批发市场运来的。
  
  1996年,在有关部门和新会奇榜村的支持下,我市水果批发市场搬到了现址。“那段时间真是辉煌,论面积,全国最大;论硬件,全国最新。”梁女士是市场最早的批发商之一,回忆起15年前的一幕,她仍十分兴奋。正是那时,许多人加入了水果批发业;我市批发商很争气,抓住机遇,将附近不少城市的水果批发业收入“版图”。
  
  苏春强说:“从水果交易量来看,新会果批市场仍在大步前进。”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过去几年,市场的硬件、批发商数量、进货渠道、销售网络覆盖面积变化不大;相反,东莞等地的后起之秀却有不错的表现,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我们仍有傲视群雄的实力,但经商也和逆水行舟差不多,不进则退,竞争对手已开始逐渐浮现。”梁女士说。
  
  【制约因素】
  
  基础设施陈旧
  
  新会果批市场1996年创办,限于当时的设计水平和建筑理念,铺位顶上只有一层薄薄的铁皮;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风雨侵蚀,市场已显残旧;铺位前可以停放大货车的地方只有10米宽,当时是绰绰有余,随着运输车辆越来越大型化,车辆进出卸货变得十分不便。据了解,市场内每天有100多辆大中型车辆进出,道路长期超负荷承载,地面已是坑坑洼洼,与国家级大型水果市场的设施要求相距甚远。
  
  对此,一些运输司机深有感触。采访当日,记者看到一名从外地运水果到批发市场的货运司机曾先生。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以运输水果为生已经5年多了,到过国内不少果批市场。他说:“江门这个市场规模是很大的,但配套还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在其他城市,即使是规模小得多的果批市场,里面的道路也比这里的好许多。”
  
  此外,随着市场交易量不断增加,市场经营密度已达到批发商可以接受的底线,规模的狭小已明显制约市场的持续发展。苏春强明确表示,市场已无再扩大的可能,这就意味着,单纯通过增加批发商数量来提升交易量的路子已经走不通,改造升级成为市场的迫切需要。
  
  冷库容量严重不足
  
  水果属保鲜食品,有些品种如提子、西瓜哈密瓜等,必须储存在相应的低温下才能保持糖分和保鲜。据悉,新会果批市场冷库总容量为1500吨,从数字上看不小,但苏春强表示:“这在高峰期是远远不够的,9000吨,这是起码的!”为了缓解冷库容量不足的问题,市场甚至租用了市冷冻厂的部分冷库,但仍有很大缺口。
  
  苏春强告诉记者,以苹果为例,产地收获后送抵市场的时间比较集中,但市场不可能这么快就消化完大量苹果,零售商每次要货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一时出不了手的苹果可以入库保存,这样既能保持平稳供应,也可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相反,没有冷库,或冷库容量不足,许多苹果只能贱价出售或烂掉。批发商亏了钱,下次从产地拿的货就少,果农的果就卖不出去。从市场来看,某一段时间苹果泛滥,价格特别便宜;但过不了多久,市民就买不到苹果,或许要买很贵的苹果。
  
  “最头痛的就是冷库!”梁女士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据介绍,为了解决冷库容量不足,她曾自建冷库,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冷库被迫拆除,单此一项她就损失了20多万元。
  
  缺乏现代电子商务链、卫生环境差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尽管不少交易涉及货款额度较大,但不少人却以现金交易;经营户记账方式比较落后,电脑对许多经营户来说还是稀罕物。梁女士坦言,市场内缺乏较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利于买卖双方进行电子交易。
  
  另外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到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卫生问题。市场内的地面上不难看到水果皮、包装纸、塑料袋等垃圾;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也让这里的卫生环境大打折扣。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经营户卫生知识淡薄,甚至认为“市场就该是这样子”。市民们却不这么看,每天上下班经过新会果批市场的张女士认为,近年来,市区卫生环境大有改善,但该市场仍是一派“脏、乱、差”景象,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投入资金升级改造硬件
  
  【破局动作】
  
  硬件对新会果批市场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市场管理方作出了许多努力。今年,市场计划投入5560万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其中,一期改造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钢架结构铺位交易区,目前已基本完成。记者看到,钢架结构铺位交易区整体设计简约而大气,宽敞又明亮。
  
  针对过去铺位宽度不足、运输不便的问题,改造后,铺位两根支柱的间隔达到30米,可以满足现有的绝大多数大型运输车辆停靠、卸货。苏春强告诉记者,新会果批市场按照一线城市批发市场的标准改造,改造规划共8万多平方米,分别设计有:9层商务综合楼,计划投资2500万元;钢架结构铺位交易区和整车大棚摆卖区,计划投资2560万元;其他用途的建筑物,也为框架结构,计划投资500万元。
  
  根据规划,改造工程分四期进行:除了已基本完工的一期工程;第二期建设商务综合楼2万平方米,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图纸设计及报建手续;第三期钢架结构铺位交易区1.6万平方米,在第一期完成后逐步开工,计划在2013年年底完成;第四期,整车大棚摆卖区1万平方米,其他用途8000平方米,由于有高压线经过,需有关部门处理好高压线的改造后才能开工。
  
  改造后的市场,有大型整车交易场地、商铺交易场地、大型停车场地、办公场所,还有冷暖设备,具备大型现代批发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并进行封闭式管理。
  
  【扩容难题】
  
  电费成本制约冷库建设
  
  既然冷库容量不足对市场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为何不尝试扩大冷库容量?
  
  苏春强表示,冷库一直未扩容的主要原因是电费成本太高。目前,市场冷库用电是按商业用电收费的,每度电的价格为1.2元,平均每月电费近5万元,超过冷库运作总成本的80%。他说:“冷库这一块是亏钱的,而且冷库越大,亏得越多。”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新会果批市场目前租用了市冷冻厂的部分冷库,但使用自建冷库的单位成本价格竟比租借冷库还高。原来,市冷冻厂的冷库用电是按工业用电收费,每度电的价格是0.8元多一点,比商业用电便宜多了。
  
  苏春强认为,水果批发业是农副产品流通相关产业,电费不应按商业用电标准来收。他告诉记者,为了此事,市场管理方曾向多部门提出申请,甚至找到了国家商务部,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冷库用电成本不降,冷库扩容就无法提上日程,因为无论是市场管理方还是经营户,都不愿承担这一成本压力。
  
  改善市场配套服务
  
  加强共同品牌建设
  
  【专家观点】
  
  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直言,新会果批市场经营现场给他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商业模式层次很低的批发市场,简直像一个人气很旺但杂乱无章的乡村大集市。
  
  新会果批市场应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刘教授谈了其个人观点:
  
  首先,改善市场的配套服务。如增设商务洽谈、金融服务、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宾馆酒店甚至车辆维修养护等配套服务设施。
  
  其次,加强共同品牌建设,强化营销推广。至今,该市场未能形成共同的市场推广形象或用语,也鲜见在媒体上开展广告宣传。
  
  第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对专业市场非常重要,但鉴于该市场的经营品种性质和经营者现状,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是目前最关键的。
  
  第四,市场管理方要学习、借鉴先进的市场经营管理理念,并引导、影响个体商铺经营者。
  
  第五,政府要关注市场经营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以权变的思想加以解决。
  
  拿出二次创业的劲头来
  
  新会果批市场有着辉煌的过去,即使在今天,仍是国内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之一,是我市在不少果乡的活名片。不过,市场如今遇到的挑战也是真实而迫切的,硬件相对滞后、冷库容量不足、卫生环境差等,都是可以看到的,只要对症下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但是,如果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不能拿出二次创业的大魄力,提升经营意识,还是难以突破发展瓶颈的。
  
  值得欣喜的是,宏大的市场改造计划已经开始付诸实施,此举有望实现市场的全面升级,足见市场管理方是经过思考、花了心血的。不过,单靠一个改造计划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市场管理方坦承,受面积所限,简单扩容增量的方法已经行不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尝试从横向或纵向延长产业链,丰富经营内容呢?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市场内大多数经营户从事新鲜水果的批发,水果干货销售并不兴旺,水果罐头等水果加工产品几乎看不到踪影。
  
  走到产业链的顶端,意味着丰厚的利润空间,这是一般市民都能理解的经济学常识。在规模、市场覆盖率等优势的支持下,市场要拓展经营业务并非难事,此举还能有效回避冷库容量不足的“硬伤”,因此很值得考虑。
  
  采访中,一些规模较大的经营户也表达了类似的想法,但许多小经营户仍然墨守成规,满足现状。如何扩展市场的经营内容?五邑大学教授刘志坚提出了加强共同品牌建设等建议,这就需要市场管理方与经营户同心同德,在政府的支持下奋力前行。
  
  策划/统筹 江门日报 记者 曹乃付
  
  江门日报 记者 韩玲群 谢礼鸣
  
  杨兆宇 通讯员 岳红雁
  
  摄影/撰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