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走在问题的前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1票  浏览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6月27日 14:18
  □胡立彪
  
  6月初曝出的小白虫事件,让各地樱桃销售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北京,往年刚上市时好品质的樱桃可以卖到50~60元/公斤,上市10多天后也能卖到30~40元/公斤,可今年价格降到一半,也不好卖出去。这种量价齐跌的局面让商贩很受伤,但受伤最重的还是种植樱桃的果农。辽宁大连龙王塘大石洞村的樱桃今年的销量不到去年的10%,上百万公斤熟透的樱桃无人问津,眼瞅着它们将化作“花泥”,而果农1年的辛苦就这么泡汤了。
  
  尽管事件发生后,各路专家学者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澄清,口径一致地为樱桃正名,但基于樱桃本身难以保存且上市期短的特性,滞后的正名工作对于果农损失的挽救作用非常有限。媒体报道引用最多的权威声音是这样的:樱桃果实里的小白虫实为果蝇的幼虫,对人、畜绝对无害,不具备传染性和寄生性。果蝇抗农药的能力远远低于人类,如果说果蝇幼虫能够存活于樱桃果肉,就证明樱桃没有打过农药或者打得非常少,是很安全的。有专家为了打消人们的顾虑,还进一步解释:果蝇幼虫根本扛不住人类的胃酸,它们进入人的胃里就会死亡,之后会成为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吸收。
  
  然而,无害论可以说服一些人的嘴和胃,却对那些“心理上不适”(某食品安全专家语)的人没什么作用。这些人见虫子而恶心的心理反应常常是机械性的,甚至可以说是病态的,但他们的这种心理没有错,而且他们也有权这样。也就是说,专家学者事后强调果蝇无害,为樱桃正名,最大的价值在于让人们增长了相关知识,至于那些有或没有心理不适感的消费者是否回头再吃樱桃,却是两说了。
  
  樱桃滞销的事实也说明,光凭专家们的说教不足以解决问题。而真正要解决问题,还得从无害转到无虫才行。几年前,柑橘大食蝇事件曾给广大柑农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虽说当时专家们也是用大食蝇对人体无害的说法平息事件,但最终保护果农的办法,不是这种无害宣传,而是一种将虫子去掉的技术——很简单,就是把在苹果、梨等水果上常用的套袋技术借用过来,以避免害虫把卵产到果子上。当然,樱桃采用套袋技术可能成本太高,也不容易操作,做到无虫还得利用别的方法。有专家建议,在虫子尚未造成产量损失前,可采取提前悬挂黄色诱纸板来防治。在不用药的前提下是否还有更好的防虫治虫方法,这就要看果农和相关专家的聪明才智了。
  
  发现科学去虫方法,这是后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已经有虫的樱桃怎么办,或者说,果农已经遭受了损失怎样弥补?果农没管好自己的果树当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了,但是,更大的责任应当由樱桃产区的地方政府和农林部门承担。一方面,樱桃种植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有责任对这种作物的生长收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并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政府应当把对农业的风险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政府补偿和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管理范畴。现在,许多地方的樱桃果农都受到损失了,当地政府是否该拿出相应的政策,减免樱桃销售的税收,并向果农发放补贴呢?
  
  只有走在问题的前面,对任何事情都有预判、有预案,这样才能做到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当然,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走在问题前面,还需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以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权威信息,防止一些谣传以讹传讹,造成负面社会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