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土地流转,“转出”红火大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乔佳妮 通讯员 张 轩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83票  浏览11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09日 14:41

  为了激活土地潜能,追求更大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眉县槐芽镇积极引导农民以“自己土地自己开发,成立自己公司,自主经营”的模式集中土地流转,壮大草莓产业——


  
  殷根彦种植的草莓卖了高价,让他露出幸福的笑容。

  张轩摄
  
  这两天,家住槐芽镇槐西村的殷根彦忙得不可开交。“种了20年草莓,头一年卖出这个价。去年不仅有草莓收成,还有土地流转费用,年底咱还能落个股金分红咧。”提起家里的草莓生意,殷根彦高兴坏了。
  
  就在2012年,殷根彦的草莓,4-5月份卖的时候还只能卖到3-4元一斤,全镇和他一样有着惨痛遭遇的就有100多户。不少农户的草莓甚至堆在地里,卖不出去。如今和殷根彦一样,卖出高价的农户就有37户。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有专人指导,种植反季节草莓,加上土地流转分红的钱,一年下来当然收入就高了。现在我们也是开公司的人哩。”殷根彦的经历,印证着槐芽镇草莓产业巨变。
  
  磕磕绊绊的草莓“专业村”
  
  上世纪80年代末,眉县槐芽镇槐西村农民,就从山东引进草莓果。在聘请的专家指导下,草莓产业从地膜覆盖到双覆盖大拱棚栽培,每亩收入由最初的800多元上升到后来的7000元左右。
  
  2000年时,槐芽镇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草莓科技专家大院,2005年县上又投资56万元建起了草莓批发交易市场,组建了“基地+农户+营销大户”的草莓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那时的槐芽镇草莓发展到2000多亩,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靠种植草莓,全村家家户户盖起楼房……”镇长李瑞平说,随着草莓产业的发展壮大,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
  
  “虽然产量大,但由于一直是季节水果,槐芽镇的草莓品质有所下降。”李瑞平说,前年4-5月草莓一斤只卖到三四元,不少草莓滞销,卖不出去,让不少农户亏大了。但是,当年11月,有浙江人在眉县租地种植反季节草莓,却卖上了好价钱,每斤卖到了60多元。
  
  村支部书记接过话茬说:“虽然我们这儿也是‘基地+农户+营销大户’的生产模式,但家家都种,规模小、品种老化、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技术跟不上、反季性不强等原因,导致草莓品质渐渐地大不如从前了。”痛定思痛后,去年槐芽镇决定向浙江人学习,开始种植规模化的反季节草莓。
  
  激活土地 自己开发 自主经营
  
  发展规模化反季草莓,就需要有规模化的土地。如何合理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又成为摆在大伙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初,槐芽镇通过调研大胆提出:农民自己的土地自己开发,成立自己的公司自主经营。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股份制公司,将入股农民的利益和股份公司紧紧绑为一体。以公司化运营为主,由土地入股、现金入股的股民,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经营、监督管理、民主决策,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槐芽镇党委副书记崔军强说,农民土地流转期限确定为12年,每年租金确定为800元。如用土地流转租金参与入股,按入股份额一股3万元标准多退少补,土地入股和现金入股享有同等权益。镇上帮助公司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分红方案,除生产、管理等方面开支外,净利润按照股金份额比例进行分红,多股多分。很快,槐西村202亩土地顺利流转,37户果农参股。
  
  槐西村三组的解麦绪,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之一。自从土地流转后,老解的媳妇从耕地中解脱出来,在草莓示范园上班,每天收入六七十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解麦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一月3000多元,妻子一天60-70元,土地租金每年9000元,公司入股分红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在他看来,“土地虽然流转了,但流转给自己的公司,自己当股东,还参与经营管理。肥水还是流进了自家田!草莓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槐西村还成立了宝鸡槐香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百棚草莓示范园。并钢构温室草莓为核心,建设草莓示范园202亩,建设双膜拱棚示范园5200亩,综合推广草莓标准化生产技术3800亩,设施草莓标准化示范园达到9202亩。
  
  连日来,农户的草莓每斤卖到了50多元,每天销售800到1000斤,当地果农个个乐开了怀。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