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宁海白”枇杷:一棵树带富一方百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东南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01票  浏览6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28日 13:46

  品牌故事
  
  “宁海白”为啥一个能卖10元
  
  一市镇的村民亲切地称“宁海白”为“白雪公主”,原因是她既娇且贵——其他水果论斤卖,而“宁海白”精品枇杷论个卖。
  
  记者在一市镇曹家村采访时看到,以往的荒山已经被开垦并种上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每棵树上都套满灰色的纸袋,点缀在绿树翠叶间。
  
  村民告诉记者,那是进口防菌纸袋。枇杷在自然状态下,常常因为光照的过分强烈而导致裂果,严重影响品相。家家户户提前买好纸袋,把即将成熟的白枇杷一只只包起来。套袋的使用,可以使白枇杷色泽光鲜、皮薄肉厚、无农药污染、不怕鸟儿啄。
  
  早在2002年,宁波南苑饭店有关负责人尝过“宁海白”后曾表示,个体重50克以上的“宁海白”,他们按10元/个收购,不论数量,他们统统要。
  
  10年前,极品“宁海白”单个就卖10元,而当时本地的黄枇杷500克才卖2~3元。这样的价格定位更需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强烈的品牌意识,因此,一市镇辗转找到潘天寿的儿子中央美院院长潘公凯,请他亲笔题下“宁海白”这个品牌名,画了几个枇杷果。
  
  “宁海白”在宁波本地市场异军突起,外地客商闻风后纷纷上门订购。在2000年举行的宁波市农展会上,36只装“宁海白”每箱卖到100元。一位市领导看了后非常高兴地说,一只枇杷抵得上1斤鸡蛋,这是高效农业的典范。国内果树界的7名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宁海白砂枇杷的各项综合指标均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且项目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一市镇镇长张微燕告诉记者,受天气因素影响(去年12月,第一批树开花时遭遇霜冻;今春雨水多,蜜蜂难以活动,枇杷花采蜜授粉不到位等),今年一市镇的“宁海白”估计要减产一半。
  
  一市镇千果百林果蔬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满介绍,今年精装枇杷市场价已经从80元/箱涨至90元/箱,将从6月1日开始大批量上市。
  
  陈刚满说,摘下以后,不管是放在冰箱还是放在盒子里面,保鲜期都不会超过3天;再加上今年产量骤降,只能满足宁波本地市场的供应,因此,没有像往年那样去上海、杭州推广。
  
  地理故事
  
  “宁海白”独爱一市镇
  
  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枇杷的生长与气候和地理的关系很大。一市镇背靠山,面朝大海,山海相连的地理环境使一市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条件,通过杂生选育而成的优质白枇杷新品种,果大,味甜,细腻多汁,风味浓郁。
  
  叶建国告诉记者,“宁海白”枇杷声名远播后,上门取经的邻县近郊村民及外地人逐渐多了起来。宁海一市镇以外的其他一些乡镇也从这里引种了一些枇杷树:象山有种植户从一市镇曹家村引种过去,种植了一批;绍兴诸暨、金华兰溪等地的白砂枇杷树也是从一市镇引进的品种,但白枇杷移植到其他地区后口感也发生了变化。
  
  叶建国自己也尝试过移植,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2003年他斥资600多万元在镇海建了大棚,种了300亩,但很多枇杷树不结果,尽管后来想办法通过保温让其结果,其单株产量也不及一市镇枇杷树的三分之一。
  
  “这和种植地的纬度有关系,白枇杷因为比较娇嫩,只适合在零下3℃以上地区进行种植,一旦超过了零下3℃,白枇杷的花核就容易被冻死,”叶建国说,那年镇海冬天的温度最低达零下5℃以下,结不出果实。“搞了8年,办法想尽了,可是始终毫无起色。”叶建国无奈地说,去年10月份他从镇海又撤回了一市,算下来此次移植项目总共赔了300多万元。因此,“宁海白”的主产区至今仍然在一市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