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品合作社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合作社与农户要“形”合“神”也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嘉兴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10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11日 16:50
  又到了水果上市季节,南湖区大桥镇的葡萄种植户和凤桥镇的水蜜桃种植户却收获着不同的心情。同样经历去冬的雪灾,同样亩产1500公斤,但亩效益迥然有异:凤桥水蜜桃亩均净收益满打满算4000元,而大桥葡萄亩均净收益达9000元。
  
  收益相差悬殊的背后,是水果品种差异,抑或是其他原因?带着诸多疑惑,记者来到两镇实地调查。
  
  从农民销售途径的选择
  
  看合作社向心力
  
  每到水蜜桃上市旺季,嘉兴至凤桥的公路两旁就会出现农民沿路设摊叫卖的热闹场景。
  
  张建英和周边众多水蜜桃种植户一样,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每天一早,她会将丈夫刚摘下的新鲜桃子摆到最显眼的位置,希望能吸引更多的过路客……
  
  “我家种有7亩桃树,按照亩产3000斤计算,两万多斤桃子全靠这个路边摊来销售。”张建英指着摊边上的桃园告诉记者,“有不少老板直接到我家订货。”
  
  “你为什么不把桃子卖给合作社呢?”
  
  “合作社收购价太便宜了,像这种优质桃子才收3元一斤,我自己卖的话是5元一斤。”
  
  与凤桥桃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桥镇葡萄种植面积尽管扩至1.5万亩,但当地至今没有出现沿街叫卖的现象。
  
  昨天上午,记者在大桥镇江南村遇到了葡萄种植大户方百益,他正用小皮卡将20多箱粒大肉厚的醉金香葡萄运往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
  
  “你为什么要把葡萄卖到合作社?”
  
  “合作社收购价格高,我们自己拿到市场上卖不了这个价,而且费时费力。”
  
  看来,不论是大桥还是凤桥的农民,价格是他们选择市场去向的主要动因。那么,为什么大桥的葡萄专业合作社收购价位能高过农民自己提篮小卖,而凤桥的水蜜桃合作社却做不到呢?
  
  三星村种植大户应华兴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凤桥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桃子,农民市场意识普遍较强。我们合作社即便给出再高的收购价,农民也喜欢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卖,而合作社的收购价往往成为农民市场售价上浮的依据,这个落差永远存在。”
  
  但是,大桥镇葡萄种植大户朱屹峰另有一番分析:“农户卖5元,合作社收购3元,可见凤桥优质水蜜桃的价格还有蛮大的提升空间。凤桥水蜜桃这些年之所以效益徘徊不前,合作社不敢以市场封顶的价格收购,那是因为水蜜桃的销售范围始终局限在嘉兴市五县(市)两区,而且有大半市场是凭借社会关系打开的,合作社与农户所面对的顾客群体基本是雷同的。我们大桥的葡萄则不同,合作社收购以后,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大城市,进的是超市而不是农贸市场。我们合作社与农户面对的顾客群体是截然不同的,合作社面对的是高档消费群体,普通农贸市场当然卖不了这个价。”
  
  凤桥水蜜桃要想增加效益,须寻找更高端的客户。然而,一个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目前尚没有哪个大户、哪家专业合作社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上个世纪大胆建立起的沿街叫卖模式,如今已成为凤桥水蜜桃产业发展的一种桎梏,在这样一个市场意识觉醒较早、但小农经济氛围仍比较浓厚的地方,如何发挥合作社的聚合效应?曾经引领农业产业结构潮流的凤桥,或许该置身在发展都市农业的大环境中寻找破题办法。
  
  从种植标准的制订
  
  看合作社的凝聚力

  
  在朱屹峰眼里,凤桥的桃子和大桥的葡萄,亩产量都是1500公斤,亩收入之所以相差悬殊,与优质品率不同密切相关。
  
  凤桥的水蜜桃种植户也都认同这一观点。张建英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优质品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收入的高低。像遇到去冬今春的灾害性天气,大桥镇的葡萄100%利用避雨设施栽培,优质品率高达95%。但我们凤桥水蜜桃基本还是靠天吃饭,优质品率只有30%左右。即便桃子和葡萄同样的售价,亩收入也会差一大截。”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凤桥水蜜桃,至今没有地方种植标准。大桥的葡萄种植历史虽只有短短的10年,第一个品种还是从凤桥引过去的,但是,嘉兴市的葡萄种植标准就出自这里。在大桥镇,每亩田种多少株葡萄,每株葡萄留多少枝条,每个枝条长多少串葡萄,每串葡萄结多少粒果实,每粒果实要求多大尺寸,都有严格的界定和规范。
  
  凤桥水蜜桃的种植标准为何难产?应华兴的解释是:“凤桥水蜜桃种植户个个是专家。”
  
  据了解,这二三十年来,凤桥水蜜桃新引进的品种屈指可数。应华兴说:“不是我们不想引进新品种。1987年,我父亲就引进过24个新品种,其中最贵的一株苗需80多元。后来,只剩两个,其他的要么口味不好,要么管理跟不上都淘汰了。”品种更新缓慢,让凤桥农民养成了凭经验吃饭。只是他们所忽略的是,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当今的水果大战不再是比产量,更比质量、比精致。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生产标准的制订和出台,不仅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还意味着该农产品对一个地方的主导力。
  
  相较于凤桥水蜜桃,大桥镇葡萄的品种年年都有更新。在过去不到10年时间里,大桥镇引进了30多个新品种,其中18个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而品种频繁更新的背后,离不开合作社的努力。每一个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都意味着种植技术的更新。农民在选择品种的时候,其实就是选择了与合作社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葡萄种植户抱团经营。而规模形成的区域品牌优势,加上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无形中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合作社创建了一套自己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每年一过葡萄上市季节,我们就会组织农民培训,统一规划来年的葡萄产销策略,不仅凝聚了果农,而且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朱屹峰说。
  
  显然,凤桥镇的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缺少类似于大桥镇葡萄的纽带,他们与农户的结合是神散,形也散。
  
  从品牌包装
  
  看合作社的影响力

  
  在嘉凤公路采访时,记者发现所有的路边摊都在使用相同的包装盒子。
  
  “这个盒子是怎么来的?使用这个盒子有什么规定?”
  
  “这种盒子在附近店里都有卖,每个售价是2.6元。”
  
  “不管是不是产自凤桥,都打着凤桥水蜜桃的牌子?”
  
  “又没人管。”
  
  记者在与路边摊贩的对话中获悉,凤桥水蜜桃已成为人人可用的品牌。即便在水蜜桃营销大户应华伦家里,如果不是他的指点,我们也没发现他的正宗包装与路边摊有什么两样。而他特地指出的“凤桥水蜜桃合作社”及“绿色食品”两个标记,在顾客的心目中有多大的分量,更不得而知。
  
  但是,记者在朱屹峰的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看到,他们的包装盒子仅限于专业合作社内部使用。“有的村干部想掏钱买我们的盒子,我们都坚决拒绝的。”专业合作社会员自豪地说。也正因为这样,葡萄种植户能把葡萄卖给合作社,意味着他们挤进了贵宾级的俱乐部,对自身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是一个相当大的肯定。
  
  综上所述,凤桥的桃农效益之所以不及大桥的葡萄种植户,不仅仅是水果品种的差异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无序生产、无序面对市场。相比大桥的葡萄专业合作社,凤桥的水蜜桃合作社失去技术的领先优势,无法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没有去开拓和占领更高端、利润更丰厚的市场,合作社失去了自己的魅力,不过成为一块牌子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