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同为地理标志产品 缘何“贵贱”两重天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湛江日报 作者:林小军 谢湛高 赖寒霜 宋芊霏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7票  浏览1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7月31日 07:13
  “流沙南珠”成了“美人迟暮”
  
  地理标志产品获得商品注册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应整个保护、经营和发展,这是个系统工程。相对“愚公楼菠萝”缺少经营主体来说,雷州的“流沙南珠”有经营企业10多家。
  
  湛江人常津津乐道一句话: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然而现实却是,当南太平洋岛国养殖的一颗黑珍珠卖到1万多美元的时候,雷州流沙、徐闻大井等地的珠农把养殖了几个月的珠贝捞起,撬出一粒粒闪亮的珍珠,卖给加工企业时,是几百元或千多元一斤,一亩海域就捞那几斤珍珠,珠农能赚到多少呢。而企业加工后,一条珍珠链卖到几百或一千多元,真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南珠如何贱到如此地步?
  
  对此,业界人士议论纷纷。珠农怪罪于水质导致珠质跟不上,而企业责难于珠农急功近利,没按标准养殖,珍珠养殖期至少要一年以上,怎能半年几个月就收成呢。
  
  有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区域品牌经营所需的产业集群,虽然多家企业携带农民养殖,但这些企业大多是当地农民兴办起来的,呈现出“弱小散”,转型升级能力弱,很多只加工不养殖,有养殖基地的企业缺少科技支撑,更没有严密的管理体系,科学的标准养殖推广不起来,整个行来呈现无序化。
  
  当“廉江红橙”惨遭黄叶病的蹂躏出现一派溃败之时,部分农户靠公司技术指导,还能种植出硕果累累的金黄红橙之时,人们对以经营公司为主体,以科技投入为主打方向的规范运作投去赞许的目光。
  
  南珠的出路在哪里,怎样重振南珠的风华绝代,让南珠品牌造福一方?出路在自己脚下,重振雄风在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制定出地方标准,规范生产技术规程。这在于各方是否善于作为、敢于作为?是敞开胸怀合作共赢,合理分配利益,将品牌做强做大,还是画地为牢小富即安?这些,考验着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勇气与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