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给草莓“平反”,绝非辟谣即可达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光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7票  浏览4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5月15日 14:39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5月13日)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市网信办和北京市科协指导首都互联网协会新闻评议专委会召开的2015年度第七次会议,再次辟谣“吃草莓致癌”。这次受“指导”的会议之所以把议题定为辟谣,盖因上月26日,有媒体随机在北京新发地、北京昌平采摘园及路边草莓摊,购买多份草莓样品送到北京农学院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草胺的残留量超标7倍多,专家评论称乙草胺对人体具有致癌性。
  
  上述会议消息所谓“再次辟谣”说,是指媒体随机采买并经农学院检测的结果出来后,有关方面已经进行了多次辟谣。据报道,在草莓有残留农药的报道面世次日及之后几天,北京市农业局和种植草莓面积较大的昌平区农业局等对北京市草莓市场抽检,175个样本均未检出乙草胺。
  
  但是,结果如何呢?用媒体的话说,“尽管北京三次大规模的权威检测均为草莓‘平反’,但‘毒草莓’事件仍然让京郊果农吃了挂落”。据有关媒体称,“4月27日以后连续几天,北京传统的大市场、大超市纷纷停止购买草莓,已经导致草莓主产区昌平草莓滞销,价格大幅下降,种植户和经营户损失惨重。往年五一期间,前来采摘的市民天天‘爆棚’,今年却只有寥寥数人”,“半个月来,昌平区6000栋草莓日光温室已造成经济损失人民币2683万元,观光采摘游客骤降21万人次,草莓的身价也随之暴跌一半多”。
  
  事情很明显,上述结果,就是公众用自己兜里的钞票进行市场投票的结果。
  
  由此,问题也正在于,为什么政府部门出面组织且也有媒体参与的数次“平反”行动,竟干不过某个媒体随机进行的一次采买和检测?为什么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和专家解读难以服众,而人们却宁愿相信媒体委托机构的检测结果和专家评价?显然,如果政府部门出面组织的“三次大规模的权威检测”发生在4月25日或之前,那么,其服众的效果可能会好得多。因为这种不是被动反击什么说法而主动进行的采买和检测,更像是为了公众的健康而不是担心少收钞票。
  
  难道政府设立的有责机构的职责就是为了应付和反驳某种随机之为而产生的意外之论?难道政府设立的监管部门就不能主动进行采买、检测并及时公布结果?事实已经证明,“扑火队”、“马后炮”式的“大规模”“平反”别说“三次”,就是更多次也不会产生什么更正和“平反”的效果,尤其在“平反”的说辞中罗列多少钞票损失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草莓的倒霉所导致的莓农损失固然令人痛心,但是,如果莓农把损失归至公众的心智不健而偏听偏信,那则是找错了原因。在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公众萦怀不去的担忧时,包括莓农在内的消费者,最后可自行决定采取的行为也只有捂紧自己的钱袋。而旨在“平反”的被动状态下,即使专家出面说项,也只会更加透支专家的信誉,更有甚者,还会成为危机事件的“次生灾害”。
  
  因此,给草莓“平反”,绝非“大规模”的辟谣即可达致。从媒体所述草莓倒霉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与前此香蕉倒霉、苹果倒霉和其他水果倒霉一样,政府有责部门总是在“马后炮”的被动状态中的奋力“平反”和更正行为都效果不彰。这种现象,反映的是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已严重透支的状况。在此,主动是服务的表现,而被动则难免有推诿卸责之嫌。没有主动,就很难让公众相信一个让人们证明“你妈是你妈”的机构,会为了公众利益而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