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病”好后的砀山“梨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王永群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2票  浏览8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08日 15:55
  安徽砀山素有“中国梨都”之称,去年10月酥梨上市时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报道了当地加工企业停产、农民卖梨难、梨农几近绝收的惨淡无奈,往昔会不会再现?日前,记者走进砀山,一探今年可能到来的“梨情”。
  
  吸取教训
  
  走出叫好不叫座困境

  
  “我家4亩半地梨树,因为大规模受灾,去年只剩下几百斤好梨,而往年一亩地至少要产5000斤商品梨!就是那样,仍然卖不出去,有的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去年的行情是我有生第一次碰到。”良梨镇梨农蒋思安告诉记者。
  
  记者从砀山县农委了解到,蒋思安所说的受灾是指当地爆发的梨炭疽病。砀山全县有耕地90万亩,其中有80万亩种植水果,酥梨种植面积近70万亩,年产量超过10亿公斤,去年梨园受灾面积达50万亩,其中酥梨35万亩,90%的果园病果率达60%以上,约50%的果园病果率达100%,炭疽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亿元,防治成本增加3500万元,加上其他水果损失,经济损失约9.33亿元。而这样大规模发生梨炭疽病,在砀山酥梨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上是第一次。
  
  对于去年的损失,砀山县所在的宿州市农委副主任陶建理对记者说,梨农产量歉收的直接原因是炭疽病;商品果卖不掉,加工企业停产,也还是因为炭疽病。“一则受病虫害影响,农民大量用药,导致农残超标,部分加工企业无法解决农残超标,有能力也不敢生产,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果汁行业库存压力加大,同时市场需求减少,部分企业没有能力生产。”而此双重因素,足以让梨农损失惨重。
  
  “左手拉着农民,右手拉着国际市场,当时不是加工企业心黑,是无力。”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砀升海升的加工能力是50万吨的浓缩梨汁,其产量占全球一半,市场也占全球一半,砀山年10亿公斤梨产量中,加工梨只有1/5左右,其余是价高的商品梨,仅海升50万吨加工能力已经占据了全县1/5左右。“企业不缺资金,也不是市场问题,主要是水果安全问题。”王辉说。
  
  “经历了去年,今年肯定能亡羊补牢。”6月底,记者前往采访时,唐寨镇新昌水果专业合作社的梨农王法兰正在给鸡蛋大小的青梨套袋子,她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她家已按农技人员建议,进行了冬季清园,恢复果园中废弃填平的排水沟渠,解决果园的内涝,她所在的合作社今年已经要求所有的农户一定要同防同治,打什么药,什么时候打,由场里技术人员和专业服务队、果农代表三方协商后定出方案,统一实施。
  
  农业提升战略带给梨农希望
  
  “只有解决了药残问题,解决了水果安全问题,企业才能安心加工。对于砀山而言,现在缺的不是加工企业,而是现代化的种梨技术和标准共识,只有农民真正意识到这些,砀山梨才有明天,所幸的是,经过去年一病,把各方‘病’醒了。”王辉说。
  
  砀山县农委产业化办公室李建华告诉记者,国际市场对水果农药残余量有着严格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去年,县政府从国际上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成立中心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帮助企业检测。同时,该县制定了《砀山县水果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力度,推行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推广水果套袋技术,实施“果、草、牧”工程,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生产优质无公害水果。安徽省检验检疫局也帮助砀山县果蔬出口产品从源头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从而获得美国HACCP注册通行证,这是安徽果汁产品首次在美国注册。
  
  “我们已经在主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企业化管理这种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陶建理说,目前,砀山正在实施农业提升战略,在农产品生产上,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分散型向集约化转变,种植结构方面,在稳定全县70万亩水果面积的基础上,把砀山酥梨面积压缩到30万亩,改造成各类新品种梨、加工用梨20万亩,保留优质苹果10万亩,发展黄桃等优质水果10万亩,进一步促进水果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