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撑起农业半边天 庄浪县阳川乡苹果产业发展掠影
一踏进庄浪县阳川大地,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苹果路旁、山台地、沟沟洼洼,除了有限的口粮田外,到处被苹果园所覆盖,宛如一片绿色海洋。不难看出,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摇钱树”。
“前几年老想发家致富,但就是找不对路子,发展苹果终于圆了我的致富梦!这几年,我们村家家栽起了苹果树,1亩果园能卖2.4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阳川乡新庄沟村果农张召平说。时下,在阳川乡,近一半的群众和张召平一样,从“零星栽植”到“规模发展”,靠苹果脱了贫,在小苹果上做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我们拥有全国苹果优势产区,所以要进一步明确苹果产业的主导地位,让庄浪农民抓住苹果这棵"摇钱树"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苹果园累计27.2万亩,果园乡镇发展到14个,水洛河等3大主流域的川区和6条小流域适宜区苹果园基本全覆盖。
庄浪作为农业大县,惟一的资源是百万亩梯田,梯田便于作物通风、透光,而且这里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2℃,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生长的苹果含糖量高,口感好,硬度适中,色泽鲜艳。因此,庄浪县被农业部划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而曾是庄浪历史上苹果产区的阳川苹果更是在当地久负盛名。
近年来,庄浪县在苹果产业开发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苹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果品种类不断完善,营销体系不断健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苹果产业发展已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庄浪县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苹果产业发展成庄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按照5万亩的年增
速扩张规模,建成50万亩苹果基地,全县最佳适生区基本全覆盖,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
基于此,阳川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提出了“政府引导、抓带动、重点扶持、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采用“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标准”的办法,大力扶持农户发展苹果产业,使全乡农民心里想的全是务果的事情,地里种的全是苹果,手上花的全是苹果卖来的钱。据了解,该乡目前果园面积达到3.6万亩,其中挂果园1.5万亩,幼园2.1万亩,户均7亩,人均1.4亩。全乡已基本形成了以万亩川水地果园为一体和东西两山万亩山台地果园为两翼的果品发展格局。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庄浪的苹果主产区阳川乡,几经周折采访了该乡党委书记马金船。当记者问及阳川乡发展苹果产业的具体做法时,马书记说,阳川乡发展苹果产业重点抓了五个关键环节。
在新植园建设上,抓规模化扩张。为了进一步扩大果品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刘湾猪头咀、金李后山、苟岔、岳坪、李咀等村栽植果园3000多亩,形成了刘湾至苟岔至金李5000亩山台地果带基地。在基地内同时配套建成产业道路10条20公里,区域内部间作洋芋等低秆作物。
在幼园管理上,抓合理化间作。乡上一直把幼园间作种植作为果园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坚决杜绝幼园内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高秆作物,推广种植瓜菜、黄豆、洋芋等经济作物。今年,全乡在幼园内间作种植蔬菜5000亩,瓜菜2000亩,黄豆3000亩,乡上自筹资金15万元,无偿为群众提供地膜19吨,推广运用顶凌覆膜技术,落实全膜洋芋3600亩,既有利于果树增长,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彻底解决幼园重建轻管的问题。
在挂果园上,抓标准化管理。为了不断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上台阶上水平,县乡果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指导果农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全乡多方筹措资金38万元,雇用水车20辆,重点对今春的3000亩新植园及幼园两次进行统一浇水,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调运化肥70吨,对全乡10000亩2-3年生的幼园及今春的3000亩新植园,由乡上统一组织劳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追肥;并无偿提供地膜20吨,对10000亩幼园及3000亩新植园全面落实果袋覆膜,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建园管园的积极性,保证了果树的健壮生长。据统计,今年全乡落实果实套袋6700多万枚,依据近几年的市场价格科学估算,今年全乡果品总产量可达10000吨左右,果品总收入将达到5250万元,户均1万多元,人均2200元左右。
在果农服务上,抓技术培训。今年该乡继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采取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到目前,举办果农培训班8期,培训果农超过3000人次,并组织果农到陕西洛川、凤翔,邻近的静宁学习先进果园管理和技术,以激发果农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每户有一个果业技术明白人。
在产业链条上,抓延伸发展。乡党委、政府围绕生产、包装、加工、贮存、运输各个环节,在现有3座气调库,1个纸箱厂的基础上,与甘肃凯盛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030万元,建成10孔6000吨的钢架结构气调库一座,并建立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提高果品商品化处理程度,彻底改变果品滞销的问题,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果品附加值。
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果香四溢的田野里,淳朴厚道的阳川乡亲们在这美丽的家园里分享着金秋的喜悦,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回荡在绿树红果间。如今阳川乡上下发展苹果产业,苹果收入占全乡人均纯收入的70%,可观的果品收入让阳川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穿着亮丽时尚的男女青年,为沉寂的山村带来了无限活力和现代气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一排排砖瓦房,见证着小山沟今昔的巨变。
“前几年老想发家致富,但就是找不对路子,发展苹果终于圆了我的致富梦!这几年,我们村家家栽起了苹果树,1亩果园能卖2.4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阳川乡新庄沟村果农张召平说。时下,在阳川乡,近一半的群众和张召平一样,从“零星栽植”到“规模发展”,靠苹果脱了贫,在小苹果上做出了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庄浪县委书记陈铎说:“我们拥有全国苹果优势产区,所以要进一步明确苹果产业的主导地位,让庄浪农民抓住苹果这棵"摇钱树"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县苹果园累计27.2万亩,果园乡镇发展到14个,水洛河等3大主流域的川区和6条小流域适宜区苹果园基本全覆盖。
庄浪作为农业大县,惟一的资源是百万亩梯田,梯田便于作物通风、透光,而且这里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2℃,这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生长的苹果含糖量高,口感好,硬度适中,色泽鲜艳。因此,庄浪县被农业部划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而曾是庄浪历史上苹果产区的阳川苹果更是在当地久负盛名。
近年来,庄浪县在苹果产业开发上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苹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果品种类不断完善,营销体系不断健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苹果产业发展已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是庄浪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关键时期,庄浪县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苹果产业发展成庄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标志性产业。按照5万亩的年增
速扩张规模,建成50万亩苹果基地,全县最佳适生区基本全覆盖,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
基于此,阳川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提出了“政府引导、抓带动、重点扶持、规模发展”的指导思想,采用“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标准”的办法,大力扶持农户发展苹果产业,使全乡农民心里想的全是务果的事情,地里种的全是苹果,手上花的全是苹果卖来的钱。据了解,该乡目前果园面积达到3.6万亩,其中挂果园1.5万亩,幼园2.1万亩,户均7亩,人均1.4亩。全乡已基本形成了以万亩川水地果园为一体和东西两山万亩山台地果园为两翼的果品发展格局。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庄浪的苹果主产区阳川乡,几经周折采访了该乡党委书记马金船。当记者问及阳川乡发展苹果产业的具体做法时,马书记说,阳川乡发展苹果产业重点抓了五个关键环节。
在新植园建设上,抓规模化扩张。为了进一步扩大果品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刘湾猪头咀、金李后山、苟岔、岳坪、李咀等村栽植果园3000多亩,形成了刘湾至苟岔至金李5000亩山台地果带基地。在基地内同时配套建成产业道路10条20公里,区域内部间作洋芋等低秆作物。
在幼园管理上,抓合理化间作。乡上一直把幼园间作种植作为果园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坚决杜绝幼园内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高秆作物,推广种植瓜菜、黄豆、洋芋等经济作物。今年,全乡在幼园内间作种植蔬菜5000亩,瓜菜2000亩,黄豆3000亩,乡上自筹资金15万元,无偿为群众提供地膜19吨,推广运用顶凌覆膜技术,落实全膜洋芋3600亩,既有利于果树增长,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彻底解决幼园重建轻管的问题。
在挂果园上,抓标准化管理。为了不断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上台阶上水平,县乡果业技术人员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服务,指导果农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技术措施,全乡多方筹措资金38万元,雇用水车20辆,重点对今春的3000亩新植园及幼园两次进行统一浇水,确保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调运化肥70吨,对全乡10000亩2-3年生的幼园及今春的3000亩新植园,由乡上统一组织劳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追肥;并无偿提供地膜20吨,对10000亩幼园及3000亩新植园全面落实果袋覆膜,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建园管园的积极性,保证了果树的健壮生长。据统计,今年全乡落实果实套袋6700多万枚,依据近几年的市场价格科学估算,今年全乡果品总产量可达10000吨左右,果品总收入将达到5250万元,户均1万多元,人均2200元左右。
在果农服务上,抓技术培训。今年该乡继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采取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到目前,举办果农培训班8期,培训果农超过3000人次,并组织果农到陕西洛川、凤翔,邻近的静宁学习先进果园管理和技术,以激发果农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每户有一个果业技术明白人。
在产业链条上,抓延伸发展。乡党委、政府围绕生产、包装、加工、贮存、运输各个环节,在现有3座气调库,1个纸箱厂的基础上,与甘肃凯盛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030万元,建成10孔6000吨的钢架结构气调库一座,并建立果品分级、包装生产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提高果品商品化处理程度,彻底改变果品滞销的问题,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果品附加值。
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果香四溢的田野里,淳朴厚道的阳川乡亲们在这美丽的家园里分享着金秋的喜悦,银铃般的笑声不时回荡在绿树红果间。如今阳川乡上下发展苹果产业,苹果收入占全乡人均纯收入的70%,可观的果品收入让阳川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穿着亮丽时尚的男女青年,为沉寂的山村带来了无限活力和现代气息,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一排排砖瓦房,见证着小山沟今昔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