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莓何时长成大产业
熟果采摘乏力落地腐烂 产业链条不足雪上加霜
作为一个外来农产品品种,黄岛区政府为推动蓝莓在青岛的发展,除了对大规模种植领域进行直接的资金补贴之外,还通过高额贴息的方式予以支持,这也使得黄岛快速成为中国重要的蓝莓产地,并且代言中国蓝莓成为与美国、加拿大、智利并驾齐驱的全球蓝莓第四极。截止到目前,黄岛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蓝莓产区,2012年,黄岛蓝莓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7万亩,其中3万亩进入产果期,这个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但政府在对种植领域推动高额补贴的同时,也形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蓝莓产业链条的失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蓝莓作为一个保存期比较短的水果,假如没有后续加工领域的支撑,鲜果很难走出山东市场。而黄岛蓝莓产业后续加工能力并不充足,导致蓝莓成熟期来临之后,果农急于销售,甚至一些蓝莓成熟脱落坠地。
记者在黄岛区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投资的蓝莓园采摘时了解到,门票价格已经降低到80元每位,由于缺乏人手采摘,大量蓝莓熟果落地烂掉。这也使得理想状态的蓝莓产出计算方式大打折扣。从这点来看,青岛蓝莓产业的链条发展还十分稚嫩,应该借力政府增强采摘能力,借鉴新疆从全国调配摘棉工的模式。
本地口味蓝莓培育滞缓 青岛消费市场表现平平
“口感并不是特别好,别看8元钱一小盒,但还不如买西瓜、桃子、杏等其它当季水果。”记者在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区域调查时了解到,青岛本地居民对蓝莓并不大感冒。而作为青岛蓝莓大本营的黄岛区,市民评价也并未好到哪里,“10块钱可以选择很多口感更好而且价格更便宜的水果,为什么要选择蓝莓?”黄岛区集力出租车公司的的哥张师傅表示。
据了解,青岛目前的蓝莓果苗都是从国外引进,而目前只有佳沃等企业在进行本地化果苗的培育,但从目前来看,培育出青岛特色的果苗还需要几年时间,这也意味着,一边是市民对蓝莓口感的评价不高,一边是缺乏本土化的蓝莓口味果苗。
对于现代农业来说,无论产业规模再大,一旦缺乏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品牌产品,产能越大只能带来越来越廉价的产品,而从目前来看,黄岛蓝莓与烟台蓝莓、威海蓝莓、即墨蓝莓等并没有太大区别。这也导致,目前青岛市场不仅有即墨蓝莓,更有烟台蓝莓、威海蓝莓以及日照蓝莓销往青岛,打的旗号都是黄岛蓝莓。而从全国来看,辽宁丹东等地蓝莓产业和青岛基本同时起步,外部竞争同样激烈。
从这点来看,黄岛蓝莓即使走到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的品牌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期待黄岛区政府在农业产品地域品牌推广中有更多作为。
蓝莓投入成本十分高昂 轰轰烈烈背后需要冷静
相对于低投入低产出的小麦等传统农业,蓝莓作为一个空降产业,投入成本十分高昂。记者请蓝莓种植者老徐算了一笔账,他目前拥有300亩蓝莓,每亩地的租用成本是每年800块钱,光在土地上的费用一年就需要24万。现在,拥有10个暖棚和36个冷棚,其中一个暖棚就需要20来万,冷棚也根据地形和地势有不一样的价格。300亩蓝莓需要近三十人来打理,一年的人工费用就需要几十万。再加上平时的滴灌、有机肥等各个方面的花销,一年下来的成本十分高昂。
蓝莓的价格跟普通水果一样,反季销售价格高,上市越早价格越贵。暖棚里的蓝莓上市早,口感也相对好一些,加上暖棚的成本比大田的成本高,因为价格也比大田里的高很多。但由于产能过高而市场推广并不顺利,导致今年的大棚蓝莓并没有卖上好价钱。
于是蓝莓种植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是蓝莓种植的高成本,另一方面是产果期来临之后不卖就会烂掉。“价格的降低对小种植户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大程度上散户和小种植户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很多散户的种植也存在很大的缺陷,由于是小户种植,资金可能不多,导致蓝莓种苗品种比较落后,就可能在产量和质量上都不理想,此外,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也都存在不足。”黄岛区一位蓝莓合作社的负责人说。
相对于蓝莓节的大张旗鼓,黄岛区有关部门在蓝莓市场化推广方面明显手足无措。贵族农业的高昂成本在价跌之后将转给种植者。因此,蓝莓后续种植面积扩大方面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适当引导。
蓝莓产能逐年大幅提高 好水果期待升级好产业
“现在到乡下看看,张家楼、宝山、藏南各个地方都在种蓝莓,种植蓝莓的大公司和散户都越来越多。大公司里的蓝莓进入了超市和大商场等高端场所进行销售,很多都有自己的专卖店和专柜。散户在实力和规模上都跟大公司没法比,只能进入水果市场和路边摊。而且这几年种植蓝莓的散户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为了将蓝莓销售出去,只能降低蓝莓的价格。”一位蓝莓种植户说,“加上蓝莓不好保存,保鲜期很短,我们这些散户只能降低价格赶紧把蓝莓卖出去,要是不赶紧低价卖掉,就怕最后都烂在家里。”
据了解,黄岛区的蓝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蓝莓进入盛果期,产量随之逐年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的出现,价格的下降也是必然的趋势。
去年,蓝莓价格下跌,今年,蓝莓价格下跌,随着盛果期的普遍来临,蓝莓明年不出意外还将下跌。在联想等大资本给现代农业带来利好之后,政府有形之手是否有能力帮助种植者消化产业投资过剩带来的供需矛盾?除了政府积极的努力之外,市场无形之中将会如何调控蓝莓产业的发展,保证蓝莓产业的持续高端发展,避免无序扩张之后的恶性竞争。
我们期待蓝莓不仅是个“好水果”,还希望能够将“青岛蓝莓”培育成一个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