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东栖霞:果业“二次革命” 重塑果都品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山东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3票  浏览17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0月18日 12:28


  
  ———在官道镇辛庄村,“伐旧栽新”让果农尝到甜头。“合作社一共有800亩果树需要升级换代,现在已经改良了400多亩,采用烟富3苹果树,品种上色快、产量高。预计今年80mm以上个头的苹果将达到85%以上。”辛庄村本鹏合作社社长史本鹏说。
  
  ——在苗圃基地,“苗木新育”让果农看到希望。“秋后出圃1.8米以上成品优质脱毒苗木近30万株,明年将会有200余万株成品苗木供应果农,苹果品种将达到10多种,这对于栖霞乃至整个烟台苹果更新换代提供了有力保障。”烟台市博士达集团公司苗圃基地经理门文修说。
  
  在北京农学院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王有年看来,“当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完成后,栖霞苹果会再次成为引领国内其他苹果产区发展的优质果品”。
  
  模式创新背后的栖霞攻略
  
  直面“三十年之痒”,果都栖霞思考的是一种模式创新。
  
  果农凭土地入股,果园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果农年底只管“分红”——蛇窝泊镇东院头村果农抱团成立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140户果农入社成“股东”,即是这种创新的一个缩影。
  
  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能人”林贤牵头成立的全新果业生产组织。“我们的苹果苗是青岛农业大学多年研究的矮化自根砧高纺锤形苗木,种植模式采用株距1.5米、行距4米的国际先进栽培模式,两年挂果,四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亩产1万斤左右,与果农当前的种植模式相比完全是两个概念。”谈起果园建设,林贤滔滔不绝,“为保证苹果品质,合作社使用的化肥、农药都是有机、无毒的。”
  
  在格瑞特合作社,果农凭土地入股后,果园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进入盛果期,保证一亩地社员至少能拿到20000元左右。农忙时节,果农也可以选择到果园打零工,一天100元左右。为保证收益,目前合作社已与国内外多个大型超市建立联系,苹果直接进超市。
  
  合作社,正成为果都栖霞直面“三十年之痒”,带动老果园升级改造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当地已建起农民专业合作社535个,实有会员4万多人,直接带动8万多农户致富。
  
  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栖霞苹果还努力改变过去低层次、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力求探索出一条从种植、管理、储藏、包装、加工、销售直至消费终端进行统筹规划、集约管理、共同受益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这种模式,就是要提升种植链,变粗放栽培为标准化生产,培育产业发展的领先优势;升级冷储链,变土窖储藏为商品化处理,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做强营销链,变自发无序型为政府组织型,提升产业的品牌竞争力;做大加工链,变零散粗加工为规模化深加工和生态化循环利用,提升产业附加值。”栖霞市委一位人士表示,“我们甚至还要做精文化链,变单纯鲜食型为追求高端化、艺术化,引领产业价值取向。”
  
  眼下的栖霞,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已经初具雏形。在技术与管理、加工与销售等传统环节,均已具备自己的产业优势与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化生产经验已成为全国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主要参考依据。目前,当地共建设冷风库、气调库600多个,年贮藏总量达100万吨,发展各类包装、运输企业200多家,深加工企业30多家;已建成专业果品交易市场16处,年交易量突破90万吨。在全国的40多个大中城市,栖霞建立了270多个销售网点,在大连、青岛、黑河等口岸设立了5个对外窗口,此外,还有20多家果品经营企业通过了欧洲GAP认证。(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