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平昌县:撂荒地孕育新希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巴中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6票  浏览16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月05日 13:36

作者:赵 陈 黄 海 

  近年来,平昌县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探索推行了三种流转模式,充分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使农民、承包者和国家都获得了最大收益
  城郊型
  龙头企业成主角
  2008年12月19日中午,平昌县江口镇太平村三组农民陈家福再次来到他家撂荒多年的承包地里,看到刚刚种下的胡豆吐出了两片新叶,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土地流转后,我家的收入翻了一番,从特困户变成了富裕户。”陈家福说,他家有4亩多土地,由于孩子都在外打工,缺劳力,往年他只种了两亩多水稻,其余两亩多旱地已撂荒多年,土地年纯收入只有200多元。去年,他将土地全部流转给汇科公司,每年获租金近2000元。他又在蔬菜基地打工,年收入8000多元。
  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确保粮增产、钱增收,平昌县重点引进一些龙头企业,通过租赁或入股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扎实推进区域化特色产业发展。2007年,汇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太平村以每亩400元租金租下1000亩承包地,种植苦瓜、辣椒、西红柿等各类蔬菜。目前,全县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优质辣椒基地2000亩、优质水果基地3000亩,建优质蚕桑基地5000亩,解决撂荒土地近1万亩。
  主流型
  农机大户当主力

  “一头牛一天最多耕一亩多地,而一头铁牛一天能耕七八亩,有了这头铁牛,我一个人能耕100多亩。”去年12月20日,白衣镇圈井村村民何仕伟一边驾驶着铁牛翻耕土地,一边告诉记者。去年,村上推行土地流转,他把撂荒多年的5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过来,种上了小麦和油菜。
  为破解边远山区农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成本高、土地撂荒严重的难题,平昌县把农机大户作为潜在的土地流转对象来培育,通过发展农机大户,逐步引导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向农机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坦溪镇孤山村文书李俊介绍说,他靠政府补贴买了3台农耕机,流转土地200多亩,当起了新型“地主”。据统计,平昌县约有1200多个农机大户采用机械化作业,在边远山区流转土地2万余亩。
  骨干型
  科技人员当骨干

  “我们懂技术,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去年12月18日,在驷马镇天生村阳升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里,业主殴阳生告诉记者。以前,这儿因为地处山梁,干旱缺水,土地已撂荒多年。驷马镇农业服务站的技术员殴阳生、王政、聂启义等四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组建了阳升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天生村流转土地270多亩,新建大棚30多个,重点种植莲藕、大蒜、海椒、豇豆等特色蔬菜。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平昌积极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流转土地,建起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驷马阳升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靠技术优势,先后引进优质高产的蔬菜新品种,注册了“大蒜、海椒、生姜”等商标,带领群众闯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