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泥腿子”闯电商:人造“潘苹果”历险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IT时报 作者:李栋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4票  浏览27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2月24日 12:59

  一个典型例子是,潘苹果虽然卖到了10元/斤的价格,但发给网购的消费者后,快递费用就要占3~5元/斤。“不过,天水苹果在广州超市里一箱也要60元(约10元/斤),我们在网上还送货上门,怎么那么多的人都说贵了呢?”这让刘建斌不得其解。
  
  在刘建斌看来,潘苹果应该用绿色食品的概念,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因为“天水种植了一流品质的苹果,却往往卖不出一流的价格,现在有了互联网平台,就把价格交给市场来调节。”不过贾福昌打算将产品覆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让更多的消费者能买得起、买得到高品质的天水苹果。
  
  “我们去年花了30万元,在北京租一个冷藏仓库,大概能够存储50~60万吨的苹果,2013年8月份产的苹果,在里面储藏到明年6月份也是完好如初,口感也不会变差。”贾福昌告诉记者,在北京租借仓库后,可以用卡车将天水苹果运到北京存储,这样发给北京地区的物流成本可以控制在5元/单左右。下一步是计划在上海、广州设立仓储,覆盖华北华南等地区,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给整个生产、供应的环节留出了足够多的缓冲时间。“现在在上海找到了一个冷藏库,正在谈租借事宜,将来用冷链配送,一次性拉过去十多吨苹果,1盒苹果付6元钱就能送到华东华南各地。”
  
  事实上,潘苹果的供应商花牛集团,并不满足于本来生活网的单一渠道,正在积极寻求拓展方向。从去年开始,花牛集团在北京成立了“潘苹果电子商务中心”,搭建好了电商平台,招募了一批有着丰富电商运营经验的精兵强将,同时面向二级经销商和普通消费者,用天水生产基地+北上广经销商平台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将天水苹果在线上卖到全国各地。
  
  但这批新农人也有不小的担忧。此前花牛集团曾设立了一个B2B电子交易平台,为经销商们提供在线收购天水苹果,但由于参与的经销商寥寥无几,没有显著效益,中途便停止了运营。现在这种直接面向消费者端的平台模式,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北京搞电商不像是天水,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很高,仅一个平台,每年的成本投入就要200万,销量也还没形成规模。而且互联网又不像传统农业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只能是先慢慢摸索,将潘苹果这个品牌形象塑造起来,起码两年后才能看到效果。”
  
  ◆第4季:“潘苹果”成熟
  
  期待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