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王书祥的蓝莓致富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3票  浏览19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29日 13:08
  新闻提示
  
  麻江自2000年引种蓝莓进行栽培试验以来,通过12年的努力,到2012年11月,已发展蓝莓种植基地29800亩;参与蓝莓产业发展的境内外企业有23家;成立蓝莓产业技术协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蓝莓,受益农户达1000多户,解决农民工就业2000多人。2012年挂果面积8000亩,产量达1500吨,产值5000万元。蓝莓产业让当地老百姓大受其益。
  
  麻江宣威镇陡坡坪。
  
  眼前的大片土地上,种植着一排排低矮的小果树。这些乍看并不起眼的小果树,彻底改变了49岁农民王书祥的生活。
  
  这是王书祥的蓝莓园,靠种植蓝莓,王书祥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变身麻江县奕彩珠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年收入超百万元。
  
  已是深冬,蓝莓园里已不见累累硕果,但从王书祥端来的蓝莓红酒中,依然能品尝到蓝莓独特的清香。
  
  王书祥,麻江宣威镇笔架村人,祖祖辈辈以务农为生。对王书祥而言,简单的农耕生活,并不能满足他的致富梦想。2000年,引进麻江蓝莓产业的王书祥,才算开启了自己的致富梦想。
  
  蓝莓具有明目及提高夜间视力、改善血液循环与延缓脑神经老化、增强记忆力、预防血栓形成及动脉硬化、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活性和抗泌尿系统感染、保肝护肝和预防肝硬化等一系列食疗保健功效,被营养学家称为最有营养的水果,成为保健品市场的新宠,市场前景非常好。
  
  2007年,通过土地流转,王书祥承租了60户农民的150亩土地开始尝试种植蓝莓。但起步伊始,他就被150亩蓝莓前期巨额的投入急昏了头,每亩蓝莓前期至少需要投入2500元,150亩的投资对于他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然而,一心想要发展蓝莓产业改变生活的王书祥并不想放弃。王书祥积极打听种植蓝莓的有关扶持政策,在了解到县镇出台了相关扶持创业的政策后,立马找到了镇创业办进行求助。
  
  镇创业办得知他的情况后,按相关政策积极联系了扶贫办、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到实地进行信用评估。王书祥因此获得了10万元创业贷款。镇里还协调水利、供电部门解决了他的人饮、用电等方面的困难。
  
  从2008年起,王书祥开始正式种植蓝莓,于2010年产生效益。在2011年气候比较干旱的情况下,王书祥的150亩蓝莓仍然获得了20万元的收入,每到采果时节,前来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刚尝到甜头的王书祥又开始了新的构思。
  
  2011年,王书祥在蓝莓园里修建了牛棚和兔子棚,在田地里种上了药材,利用果园里的草喂牛和兔子,再用牛兔粪便给土施肥,减少化肥使用,确保蓝莓是无公害产品。节约了生产成本不说,还形成了种养产业链。
  
  为把蓝莓产业做大,走正规化发展道路,在县、镇蓝莓办指导下,王书祥于2011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麻江县奕彩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偌大的蓝莓园,靠一个人除草、施肥、管理、采果、销售是搞不过来的。王书祥告诉记者,果园的种植、管理和采摘工作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创收机会。
  
  蓝莓采摘期每年从6月持续到9月。丰收时节,一天雇100多人都不够,每年支付采摘工人的工资就达10多万元。
  
  除了销售蓝莓鲜果外,善于动脑的王书祥开始琢磨通过蓝莓赚更多的钱。
  
  于是,王书祥开始用蓝莓制作蓝莓果酒。“我的蓝莓酒不仅国内受欢迎,还接到了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外老板的订单。我的150亩蓝莓通过销售鲜果和果酒两大块,年收入已超150万。”
  
  【采访手记】
  
  依靠发展蓝莓产业,王书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成了笔架村乃至宣威镇的特色种养业示范户和富裕户,小康生活、幸福日子向着他走来。王书祥的成功也让其他群众看到了种植蓝莓的曙光,并纷纷加入蓝莓产业发展的行列,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蓝莓500余亩。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