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驼峰”:打造精品苹果的先锋
辽宁省大连驼峰果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成立当年,共销售水果4万吨,销售额是16800万元,实现收入230万元,利润返还15万元,入社会员的家庭纯收入达到6万元。
标准化的生产现代化的管理
大连驼峰果品专业合作社打造的“驼峰”牌红富士苹果是源自日本的优质品系,产自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瓦房店驼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其中最具有特点的“驼富8号”,果个大(最大单果重900克)、果形正、色泽美、果汁细腻、酸甜适口、含糖量16%以上,是优质苹果中的精品。
合作社在果品生产过程中以科技为先导,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合作社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每年通过专家授课和现场辅导等方式指导农户按照绿色食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合作社还建立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追溯服务运行体系,同时通过采取“五化”、“四统”、“三高”的系列配套模式,即产品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管理系列化、生产无害化、产销一体化,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逐步提升了基地产品的品质,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发展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以及现代化的配套管理体系,让合作社打造了中国名牌果品——“驼峰”牌红富士苹果。合作社的万亩红富士生产园区在辽宁率先通过中国和欧盟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003年,“驼峰”牌红富士苹果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基地、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
苹果尚未下树已获欧美订单
苹果还未到收获期,瓦房店市驼山乡的大连驼峰果品专业合作社就收到了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4000吨苹果订单。据合作社理事长于祖喜介绍,自2008年开始推广水果10项增产实用技术后,他们生产的苹果优质率从原来的30%提升到目前的60%,去年苹果不仅卖到了12元/公斤,而且还打入了欧洲市场。
于祖喜所说的10项技术是水果套袋、苹果覆反光膜、果园测土配方施肥、壁蜂授粉、安全控害灯、赤眼蜂防虫、诱杀害虫、高光效整形修剪、幼树拉枝、果园生态网。
过去,果农主要看重果树的产量,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却不强。自从推广果树技术以来,果农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了苹果质量,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由于各项技术的运用,使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稳定,“驼峰”牌红富士苹果也才得以进入加拿大等欧美高端市场。由于“驼峰”苹果质量好、优质率高,所以到了每年苹果上市季节,驼山也成了很多本地甚至外地的经销商收果的第一站。因为当地苹果产量有限,所以每年10月份的收购季节都会上演抢果大战。
包装品牌精品果卖出精品价
吃苹果看品质,销售苹果要讲究卖相。“驼峰”苹果之所以受高端市场的欢迎,能卖出高价,还得益于卖相好,又红又亮。在套袋、转果、铺设反光膜等提高果品质量、增加表光的技术推广中,驼山是普及最好的一个地区。据于祖喜介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建设果园防护网近千亩。防护网主要是为了有效防风并延迟苹果下树时间,提高品质和卖相。
除了卖相,“驼峰”苹果还重视包装。在合作社的苹果样品陈列室里,陈列架上摆放着用不同风格纸箱包装的苹果,部分苹果还贴上了“福”、“寿”、“喜”等字样。于祖喜告诉记者,合作社开发了二十多个品系的包装,有用于节庆婚庆送礼的,有用来生日祝寿的。客商看了样品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单加工,进行个性定制。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驼山乡早在1982年就引进种植日本红富士苹果,当地独特的中性沙壤土及气候条件都十分适宜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种植苹果现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2003年,瓦房店市驼山绿色果品生产协会正式注册成立,通过区域经济崛起,合作社拉动周边乡镇果业经济发展,带动会员6862名,合作组织128个,专业合作社12个,实现农民增收1.2亿元。
标准化的生产现代化的管理
大连驼峰果品专业合作社打造的“驼峰”牌红富士苹果是源自日本的优质品系,产自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瓦房店驼山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其中最具有特点的“驼富8号”,果个大(最大单果重900克)、果形正、色泽美、果汁细腻、酸甜适口、含糖量16%以上,是优质苹果中的精品。
合作社在果品生产过程中以科技为先导,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合作社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每年通过专家授课和现场辅导等方式指导农户按照绿色食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等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合作社还建立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追溯服务运行体系,同时通过采取“五化”、“四统”、“三高”的系列配套模式,即产品规模化、品种优良化、管理系列化、生产无害化、产销一体化,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高标准、高科技、高质量,逐步提升了基地产品的品质,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实现了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化发展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以及现代化的配套管理体系,让合作社打造了中国名牌果品——“驼峰”牌红富士苹果。合作社的万亩红富士生产园区在辽宁率先通过中国和欧盟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003年,“驼峰”牌红富士苹果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基地、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
苹果尚未下树已获欧美订单
苹果还未到收获期,瓦房店市驼山乡的大连驼峰果品专业合作社就收到了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4000吨苹果订单。据合作社理事长于祖喜介绍,自2008年开始推广水果10项增产实用技术后,他们生产的苹果优质率从原来的30%提升到目前的60%,去年苹果不仅卖到了12元/公斤,而且还打入了欧洲市场。
于祖喜所说的10项技术是水果套袋、苹果覆反光膜、果园测土配方施肥、壁蜂授粉、安全控害灯、赤眼蜂防虫、诱杀害虫、高光效整形修剪、幼树拉枝、果园生态网。
过去,果农主要看重果树的产量,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却不强。自从推广果树技术以来,果农通过标准化管理提升了苹果质量,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由于各项技术的运用,使苹果的产量和质量稳定,“驼峰”牌红富士苹果也才得以进入加拿大等欧美高端市场。由于“驼峰”苹果质量好、优质率高,所以到了每年苹果上市季节,驼山也成了很多本地甚至外地的经销商收果的第一站。因为当地苹果产量有限,所以每年10月份的收购季节都会上演抢果大战。
包装品牌精品果卖出精品价
吃苹果看品质,销售苹果要讲究卖相。“驼峰”苹果之所以受高端市场的欢迎,能卖出高价,还得益于卖相好,又红又亮。在套袋、转果、铺设反光膜等提高果品质量、增加表光的技术推广中,驼山是普及最好的一个地区。据于祖喜介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建设果园防护网近千亩。防护网主要是为了有效防风并延迟苹果下树时间,提高品质和卖相。
除了卖相,“驼峰”苹果还重视包装。在合作社的苹果样品陈列室里,陈列架上摆放着用不同风格纸箱包装的苹果,部分苹果还贴上了“福”、“寿”、“喜”等字样。于祖喜告诉记者,合作社开发了二十多个品系的包装,有用于节庆婚庆送礼的,有用来生日祝寿的。客商看了样品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订单加工,进行个性定制。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驼山乡早在1982年就引进种植日本红富士苹果,当地独特的中性沙壤土及气候条件都十分适宜红富士苹果的生长,种植苹果现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2003年,瓦房店市驼山绿色果品生产协会正式注册成立,通过区域经济崛起,合作社拉动周边乡镇果业经济发展,带动会员6862名,合作组织128个,专业合作社12个,实现农民增收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