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黄三角:拉长链条 小枣如何“结出”大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380票  浏览1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14:36
  
  在滨州市沾化县,果农正在街头卖枣。(资料图)
  
  ◆阅读提示:今年9月,本报曾刊发《山东枣为何卖不过新疆枣》的报道,就山东枣业发展作了反思。
  
  黄三角是山东省重要的枣业种植区。多年来种植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的传统生产方式制约了黄三角枣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将这一传统农业项目向现代农业转变,是黄三角地区枣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记者走进黄三角,就如何拉长当地枣业链条进行探讨。
  
  冬枣户均经营面积多在5亩以下
  
  逐步从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引导
  
  黄三角地区的山东滨州沾化县和德州乐陵市分别是中国的冬枣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有着多年的种植历史。在两地枣业以浓厚的地域特色蜚声全国的同时,长期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也影响了枣业的跃升发展。
  
  长期分散的种植模式导致枣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较低,质量参差不齐。沾化县冬枣产业规划显示,沾化县冬枣户均经营面积多在5亩以下,标准化生产面积仅占总量的1/4,冬枣优质果率在40%左右,总产量中仅有不足20%的冬枣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而发达国家的优质果率已达到70%,符合出口标准的高档果占50%以上。
  
  为改变冬枣的传统种植方式,沾化县通过制定财政扶持等政策支持果树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等冬枣种植开发项目,引导冬枣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转变。目前,沾化县建成各类示范园153处、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冬枣园林。
  
  在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支持下,种植冬枣十余年的枣农王富田亲身感受了枣业规模化发展带来的变化。“2002年我的15亩枣园收入只有8000元,到2008年收入达到20万元,去年收入更是达到30余万元。”王富田说,收入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冬枣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价格提升。
  
  王富田种植冬枣发家致富是沾化县发展枣业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冬枣产业的不断引导,昔日深藏农家庭院里的“稀罕树”逐步成为“摇钱树”。
  
  沾化县委书记贾善银告诉记者,沾化县冬枣种植园面积从20多年前的56株发展到现在的50万亩,成为沾化县的特色产业。2011年,沾化县实现总产7亿斤,产业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冬枣收入超过7500元。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是黄三角规划建设的主旨。同处黄三角地区的德州乐陵市在推进建设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也将打造金丝小枣特色产业基地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积极引导、政策促动、强化服务等手段,金丝小枣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乐陵已发展枣农30多万户,种植枣林百万余亩,年产干枣1亿公斤,小枣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