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岁末年初访民生:冬访“樱桃村”
青海新闻网讯 2013年1月9日,天寒地冻,再次来到乐都城中村采访,村支书魏国福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说,今年的6月,一定来看看啊,那个时候樱桃熟了,大红的樱桃一片又一片,非常好看。于是我开始期待6月,故乡的樱桃红了时……
城中村位于乐都县城郊,全村269户人家,896名人口,现有耕地180亩,人均只有耕地0.2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尤其是在樱桃种植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樱桃村”。2012年,城中村仅樱桃种植收入高达450万元,樱桃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樱桃红了,百姓富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人均0.2亩的“命根子”究竟能干什么?由于城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地很是紧张,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扩大土地的产值,是城中村村民一直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在种植樱桃之前,城中村的村民做过很多的尝试,比如地膜洋芋、油菜等的种植,但最终效益微薄,一次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2005年,在乐都县“一村一品”的发展背景之下,城中村“两委”多次召集村民开会,究竟做什么?究竟发展什么?因为曾经的一位老支书家里种了几棵樱桃树,效益不错,大家想,能不能尝试一下樱桃的种植呢?他们先从一家一户在庭院种植起步,后来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60亩的城中村大樱桃种植基地。现任村支书魏国福说,那个时候,心里真的没有底,谁都没有种过,也不知道怎么种,种出樱桃了能卖出去吗?
如今7年的时间过去了,城中村村民从当时的心里忐忑,到现在的信心满满,从当时的60亩樱桃基地,到现在的110亩,大家没有想到,种植樱桃种出了名堂,樱桃成为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坐在村委会主任程元鑫家的热炕头,程元鑫说,现在村里樱桃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10亩,每亩56棵,种植后五年零星挂果,七年为盛产期,盛产期每株樱桃可采果80斤,每斤30元,这一棵树的产值就要达到2000多元。因为这110亩樱桃种植是逐年增加起来的,所以部分树苗还没有挂果,仅2012年,村里的樱桃产值在450万元左右。
樱桃好吃树难栽!7年的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摸索到胸有成竹,从不断的投入到明显的收效,樱桃为城中村民的发家致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从2012年开始,村里的樱桃将逐步进入盛产期,(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随着不断发展壮大,问题也随之而来,村支书魏国福和村主任程元鑫告诉记者,进入盛产期后,樱桃的产量会越来越大,如果一时销路出问题,储藏就成为他们最为担心的事情,所以目前就要着手准备储藏室的规划建设,除此之外,目前村里的樱桃种植技术力量还是比较薄弱,遇到问题了,村民自己摸索,或者上网查原因及对策,效果总是不理想,他们很期盼有高水平的技术专家来村里现场指导。
人多地少是城中村发展的"瓶颈",在很有限的土地上,如何做好发展的"大文章",如何提高土地产值,是城中村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在摸索,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他们发展的三**宝。从以前发动村民种植樱桃,到现在村民主动要扩大种植规模,城中村在人均0.2亩的土地上,完成了樱桃这篇大文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城中村的樱桃种植带给我们很多启发。如今,在乐都县的高庙、高店等地区,周边的农户也开始了樱桃的种植,城中村的樱桃已经开始发挥辐射效益,更多的农户将在这条已开辟的致富路上品尝到甜头。(作者: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