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猕猴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都江堰市猕猴桃感染溃疡病 果农求助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经济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103票  浏览16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4月03日 11:49
  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后,种植户们用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汤华彬自己试验将发病枝条锯掉,用酒精喷灯杀菌后已被烧黑的枝条。
  
  日前,有网友曝料称:都江堰市猕猴桃基地的‘红阳’猕猴桃树感染了溃疡病,无法医治。已有近600亩、7万余株正值丰产的‘红阳’猕猴桃树被锯掉。
  
  “开始时,猕猴桃树主杆,枝桠处流出黄色的脓液,随后变为铁红色,然后树枝渐渐的开始枯萎。看到正值丰产期的猕猴桃树就这样被锯掉,真是可惜---”3月24日上午,都江堰市猕猴桃种植基地的胥家镇金胜村四组村民汤华彬对着被锯掉的猕猴桃树很是感慨。在他的园子里,随处可见被锯掉后留下的桩头。汤华彬的园子在基地的中间,四周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猕猴桃种植基地。穿梭园中,被锯掉后用塑料薄膜包裹着的猕猴桃树桩随处可见。
  
  汤华彬20亩的园子损失了近1000株,在基地里的种植户里损失并不算最严重。成都的陈兴林的损失算较为严重的,2007年初在基地投资种植了300亩的‘红阳’猕猴桃,溃疡病后发生锯掉了上万株,面积达100亩,损失近三分之一。“前期基本上是投入,正是丰产期属于收回投资回报的时候,没料到发生这种毁灭性的溃疡病。现在整个基地没有一套具体的防控措施,也没有一种有效治疗的具体方法。如果该病继续蔓延,交叉重复感染,扩大发病,3至5年后将可能造成死树毁园。”陈兴林忧心忡忡地说。同时,陈兴林希望当地政府能引起一定的重视,组织相关专家给基地的种植户们进行系统的种植技术培训。
  
  基地猕猴桃种植协会黄虎介绍:该基地是2006年开始兴建,占地4000多亩,现在正是丰产回报期。溃疡病情发生后,政府也组织了省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到现场进行了指导,并为种植户们派发了防病杀毒等农药。目前,已有近500亩,6万余株感染了溃疡病的猕猴桃树被锯掉,损失很大,具体数据正在统计上报中。据了解,都江堰的向峨、玉堂、虹口等地的‘红阳’猕猴桃树也不同程度的感染上了溃疡病。
  
  溃疡病已成为红阳猕猴桃大面积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溃疡病是猕猴桃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尤其对中华猕猴桃品系中的红阳品种危害最大。该病1980年在日本首次发现,1983年后在美国等陆续发现。1987年病原菌被鉴定为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致病性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1984年以前,我国没有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分布,1985年最早发现于湖南东山峰农场,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该病来势凶猛,常常大规模暴发,导致大面积毁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1996年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被列入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红阳’猕猴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陕西省栽植的中华猕猴桃红肉品种。其口味浓甜,香气浓郁,品质极优,果心放射状红色使人赏心悦目,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红阳’猕猴桃枝干极易感染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往往由枝干的叶柄痕、嫁接口处侵染发病。该病初期在罹病叶上形成红色小点,后形成2-3mm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水渍状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为水渍状大型病斑,其边缘因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也有许多病斑不产生晕圈。数个病斑愈合时,主脉间全成暗褐色,并有菌脓溢出,有时叶片向里或向外翻卷。细弱的小枝条发病时,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久变为暗褐色,并产生纵向线状龟裂,病症向不断伸长的新梢和茎部扩展,很快使整个新梢成暗褐色而萎蔫枯死。
  
  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芽眼周围、叶痕、皮孔、枝干伤口及表面侵染发病。病部产生纵向线状龟裂,溢出水滴状白色混浊菌脓,后逐渐变粘稠,呈黄白色和淡褐色,不久皮层坏死呈红色或暗红色,也有直接自树皮溢出并混有暗红色汁液。病部组织下陷呈溃疡状,上部枝条萎蔫死亡。随着病原细菌在皮层中的移动,溢出菌脓范围不断向枝的顶端和基部扩展。主干受害严重造成整株枯死,而且会很快从症状停止扩展的近地面部位或砧木等部位长出旺盛的新梢。
  
  病原菌通过伤口、皮孔、叶痕侵入枝干的薄壁细胞组织,在这些组织中繁殖并产生胞外多糖,被侵染的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斑。溃疡与健康组织间界线明显,病部下陷、变色、开裂,并分泌大量菌脓。枝干于1月中、下旬开始发病,2月上、中旬以后病情急剧发展,尤其在发育不成熟的夏秋梢上更加严重,菌脓溢出量以从新梢顶端迅速伸长期开始到4月为止的这一时间内最多,5月中下旬极少溢出。罹病枝条和树干溢出的菌脓是枝、叶、花和春梢的初侵染源,叶片病斑和未成熟枝条病部在雨期、雨后和早晨高湿时溢出的菌脓是再侵染源。7月下旬见不到新发病的枝叶。9-10月寄主均可产生暗褐色愈伤组织,11月以后接种则产生红褐色或暗绿色水渍状病变,并有白色菌脓溢出。2月上、中旬以后的树体汁液活跃流动期,病情发展迅速,潜育期亦短。旬均气温低于15℃,枝条发病率高,冬季修剪后伤口不易形成愈伤组织,发病率增加。病原菌在病组织、土壤表层和野生猕猴桃上越冬。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