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孤城"茂县震后艰难自救:水果难外运工业全受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京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3票  浏览1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6月19日 14:20

  曾经的美好

  一晃6年,茂县要迎来首个樱桃大丰收了,地震来了

  十年九旱的茂县,本不产樱桃。

  1989年,茂县林业局开始引种,刘永光是第一个种植户,如今他已71岁。他的樱桃园在县城旁的山坡上。

  刘永光是茂县城里的“种植”名人。早在1983年,他就开始承包村里的百亩荒山种苹果。茂县林业局引进大个甜樱桃时,1991年,刘永光要了200株树苗。

  5年过去,樱桃树长得粗壮,就是不见结果。村民等不及,纷纷砍掉樱桃树。刘永光也没看到希望,但他决定再等一年。

  到了第六年,樱桃开始挂果。刘永光从13株果树上摘了60斤,被县政府每斤6元全买走了。刘永光乐了。

  随后的10余年,樱桃价格逐渐上涨,1998年每斤12元,到2000年每斤卖到30元。之后,价格便稳定在每斤三四十元。

  刘永光每年卖樱桃的收入有10余万元。当初砍树的人再次种树。

  一晃又是6年。茂县樱桃要迎来首个大丰收,地震发生了。

  震裂的生活

  刘永光说,儿子计划着今年卖了樱桃修新房,看来是修不成了

  “路裂开了,一下张开,一下又合上。”刘永光说,地震时他正在打麻将,跑到街上,就看到了水泥路一开一合。

  抱着树,等大地不再晃动,刘永光跑回家。房子倒了,他担心在学校的孙子。孙子没事,家里10余人都没受伤。

  樱桃树也没事。130株樱桃树,预计能采7000斤樱桃,估计有20余万元的收入。

  从广播里,刘永光知道茂县被困的消息。老人说,卖不出去就送给部队,送给灾民,“地震死了那么多人,比起来,樱桃卖不出去算什么”。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刘永光那样洒脱。刘永光的两个儿子和女儿也栽了樱桃树,今年迎来第一个丰产,预计能采摘1.3万斤。

  刘永光说,儿子计划着今年修新房,看来修不成了。

  震后,儿女急得睡不着觉,跑到街上去卖,3元每斤,每天只能卖200斤左右。

  5月18日,茂县至黑水的道路被抢通,但随时都有塌方。大儿子刘金文想将樱桃拉到成都卖,被刘永光制止。刘永光说,“不能因为钱赔了命。”

  农民的自救

  七成以上的农民,砍掉了地里的莴笋和花菜,改种玉米

  满大街的红樱桃,和绿色迷彩服、蓝色救灾帐篷,成为地震后茂县街头的主色彩。

  据茂县农业局的数据,今年樱桃产量在20万斤以上,县城内的销量不会超过2万斤。

  滞销的不仅是樱桃。

  茂县沟口乡刁林村的金文新请救灾部队帮忙,砍掉3亩莴笋,有3万多斤。往年这时候,来自成都的菜商会云集地头,每斤莴笋能卖6角到8角钱。

  震后,莴笋过了收获期,变老开花。砍掉莴笋,金文新开始种西红柿秧苗。他估计,两个月后西红柿能卖,那时茂县到成都的道路修通了,菜商就会来。

  凤仪镇禹乡村村委会主任王俊明却有些担心,他说,道路无法修通,七成以上的菜农砍掉莴笋和花菜,改种玉米。玉米种一时告急。

  种玉米,已是10年前的记忆了。10年前,茂县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土豆。后来产业结构调整,茂县成了蔬菜和水果基地。

  茂县农业局的工作组进村,劝村民不要完全放弃蔬菜,指导他们种蔬菜,在蔬菜中套种玉米。

  “农民收入减少90%以上。”王俊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