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为果树产业发展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8票  浏览1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2月19日 12:19


  
  用植保技术生产绿色果品
  
  果树所苹果轮纹病菌防治课题组主任李晓军,带领课题组人员,连续几年到蒙阴县调查苹果早期落叶病和轮纹病的发病情况,针对当地情况,对农民进行防治技术培训。
  
  2010年初春,李晓军在蒙阴县野店镇和高都镇,向村民讲解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天很冷,有的人吵着要走,李晓军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把果农深深吸引住了,上午讲两个村,下午讲两个村,一讲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个提前走的。他把防治技术变成农民易于掌握的操作模式,即把复杂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简化成操作日历,印成明白纸。把技术与生产资料**打包提供给果农,即明确规定当地每种树病虫害防治的喷药日期、种类、用药量、用水量、喷雾压力等;通过果农合作组织、果品营销大户、生资供应商应用实施。
  
  2010年10月9日,"沂蒙六姐妹"中健在的三位老英雄伊淑英、张玉梅、伊廷珍在蒙阴县果业局领导陪同下,专门来到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致谢。86岁高龄的伊淑英老人代表老区人民分别向果树研究所赠送了"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和"情系沂蒙,无私奉献"两面锦旗,以感谢果树所专家为革命老区农民增收致富作出的突出贡献。
  
  几年来,课题组根据苹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特点,制定适合鲁中鲁西套袋和不套袋果园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减少了用药量,降低了防治成本,减轻了农药残留,提高了果品质量。在苹果重点产区沂源、蒙阴县示范应用,辐射带动了当地10万亩果树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用保鲜技术促果树产业发展
  
  沾化县把冬枣产业作为富民之本,持续推进沾化冬枣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如今,全县沾化冬枣面积50万亩,总产6亿斤,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
  
  谈到沾化冬枣的发展,沾化农民感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贮藏与保鲜专家鲁墨森和王淑贞。他们说,没有贮藏保鲜冷库技术的应用,就没有沾化冬枣发展的今天。
  
  沾化冬枣发展的初期,每斤卖到200元。市场的高价刺激了农民发展冬枣的强烈欲望,而制约冬枣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如何解决冬枣的贮藏与保鲜难题。
  
  1994年10月,沾化县下洼镇党委书记刘兴泰,慕名来到果树研究所找鲁墨森咨询。鲁墨森和王淑贞告诉他:"我们研究掌握了建设小型冷库的配套技术,保鲜两个月绝对没问题,如果你们要建,我们可以提供支持!"
  
  1995年,鲁墨森和王淑贞帮助沾化县下洼镇建起了一批挂机自动冷库,成功解决了冬枣的贮藏保鲜难题。尤其是以10吨、20吨等低于百吨的各种小型自动冷库迅速建设,形成了沾化冬枣采后保鲜的冷链基础设施,随着沾化冬枣产量的逐渐提高,相应的保鲜贮量增加,沾化冬枣成为了沾化县的支柱产业。之后,挂机自动冷库得到迅速推广,带动了沾化、无棣、河口、利津冬枣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小型自动冷库和气调库对樱桃、杏、李、桃、蓝莓等不耐贮藏的珍稀果品和小杂果的保鲜贮藏,也越来越发挥着延长保鲜供应期的重要作用。
  
  鲁墨森和王淑贞根据生产需要,在国内较早地开始了果品贮藏保鲜和小型冷库装备技术研究。他们先后承担了微环境温度对果品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及调控技术研究、多效冷凝制冷压缩机组的研制和冷库应用等多项课题,始终站在小型冷库装备与控制的学科前沿,突破了小型冷库无加热化霜、双温双控等技术难题,获得了4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研究设计和生产出省工、省事、省修、省心、省地、省电、省钱,通称"七省"式挂机自动冷库和气调库,为冬枣、苹果、葡萄、樱桃、梨等果品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山东乃至全国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