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 花果香满园
林果产业成增收亮点
“靠种果树,我盖了房,买了车,还培养出了大学生。”南谯区南谯办事处山林村西古城组村民李明山说。
这位山东省枣庄市的农民,1999年举家来到滁州做水果生意。林改后,李明山从山林村西古城组承包了40亩寸草不生的荒山。经过深耕细翻,他种下了从家乡拉来的果苗,套种了花生、山芋和打籽瓜。“连续3年,这些套种作物的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基本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果园的后续投资。”李明山说。
2003年,李明山拿到了林权证,心里更踏实了。这一年,满山果树已经成林,新结的桃子、李子和杏子,让李明山净赚了10000多元。2005年,李明山还清了10余万元债务。去年,李明山发现周围村民开始到处开荒山种果树,苗木紧张,他就刨掉了一些低产品种,在果园里腾地栽培果苗。“这么多人都需要果苗,市场很大。”李明山说,一株果苗在市场上可以卖1元钱左右,壮苗能卖2元。仅果苗栽培一项,李明山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而迅速发展的开山造林,使山林村2000多亩荒山也都变成了花果山。村民依靠果树种植,户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目前,南谯区已形成了以板栗、杜仲为主,银杏、枣树等多树种的发展格局,累计发展经济果林5万亩,“农家乐”旅游项目也渐成气候。
加快林业致富步伐
“目前,南谯区共有林地43.2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林业占农民收入比重30%以上。”郑田生说,南谯区林业发展已经解决了数量问题,迎来了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以绿化促致富的良好时机。
郑田生说,目前,南谯区已初步形成了麻栎生物质能源、经济果林、意杨产业、苗木花卉4大产业基地,下步将重点围绕林产品加工抓造林、围绕城镇建设抓苗木、围绕森林公园抓旅游、结合农业发展抓生态,提升林业科技含量,调整林业品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森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5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业产值5亿元以上。
南谯区副区长光大志表示,由于近几年农民造林热情非常高,已经消灭了荒山。下一步还将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林业产业链,加快推进集体林权体制改革中的配套改革,推进林业要素市场建设,盘活林业资源,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林业产业经济。
“靠种果树,我盖了房,买了车,还培养出了大学生。”南谯区南谯办事处山林村西古城组村民李明山说。
这位山东省枣庄市的农民,1999年举家来到滁州做水果生意。林改后,李明山从山林村西古城组承包了40亩寸草不生的荒山。经过深耕细翻,他种下了从家乡拉来的果苗,套种了花生、山芋和打籽瓜。“连续3年,这些套种作物的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基本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和果园的后续投资。”李明山说。
2003年,李明山拿到了林权证,心里更踏实了。这一年,满山果树已经成林,新结的桃子、李子和杏子,让李明山净赚了10000多元。2005年,李明山还清了10余万元债务。去年,李明山发现周围村民开始到处开荒山种果树,苗木紧张,他就刨掉了一些低产品种,在果园里腾地栽培果苗。“这么多人都需要果苗,市场很大。”李明山说,一株果苗在市场上可以卖1元钱左右,壮苗能卖2元。仅果苗栽培一项,李明山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而迅速发展的开山造林,使山林村2000多亩荒山也都变成了花果山。村民依靠果树种植,户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目前,南谯区已形成了以板栗、杜仲为主,银杏、枣树等多树种的发展格局,累计发展经济果林5万亩,“农家乐”旅游项目也渐成气候。
加快林业致富步伐
“目前,南谯区共有林地43.2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5%,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林业占农民收入比重30%以上。”郑田生说,南谯区林业发展已经解决了数量问题,迎来了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以绿化促致富的良好时机。
郑田生说,目前,南谯区已初步形成了麻栎生物质能源、经济果林、意杨产业、苗木花卉4大产业基地,下步将重点围绕林产品加工抓造林、围绕城镇建设抓苗木、围绕森林公园抓旅游、结合农业发展抓生态,提升林业科技含量,调整林业品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使森林面积达到并稳定在5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林业产值5亿元以上。
南谯区副区长光大志表示,由于近几年农民造林热情非常高,已经消灭了荒山。下一步还将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林业产业链,加快推进集体林权体制改革中的配套改革,推进林业要素市场建设,盘活林业资源,提高林农的组织化程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林业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