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荒山披绿装 花果香满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经济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84票  浏览20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22日 12:46
  “在滁州,最抢手的资源是什么?是荒山!”一见面,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林业局局长郑田生就这样对记者说。
  
  郑田生介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群众的造林热,往日白送都没人要的石质荒山,如今都成了争相承包的造林宝地,人们花大心思、大投入耕山造林。过去几十年义务植树都未成活的不毛之地,如今都披上绿装花果满山了。
  
  “再有两年,我投入的60多万元就能全部收回了!”南谯区南谯办事处村民周生斌指着满坡果树向记者诉说。
  
  2000年,周生斌拿出多年经营服装生意的积蓄,承包了200多亩“连草都不长、放牛娃都不去”的荒山,以8万元代价雇用推土机,把这片山翻了个底朝天,种上80亩枣树、40亩桃树和几十亩杨树及景观林。“连续3年大投入,耕山、施肥、浇水,总计60多万元。”他说。
  
  如今,枣树已经开花结果,仅去年就创收10多万元。树木已经成林,借助生态景观,周生斌还搞起了采摘“农家乐”。去年中秋节,仅一天时间枣园就接待了400多名游客,当天就收入10000多元。“现在要有荒山,我还去承包!”周生斌说。
  
  薪炭林产业初具规模
  
  “有了这40多亩麻栎树,以后可衣食无忧了。”南谯区办事处湖桥村沈庄组村民孔凡奎说。
  
  孔凡奎告诉记者,沈庄组村后有大片石质荒山却几乎种不了庄稼。2006年冬天,南谯区林业局动员大家种一种耐贫瘠的麻栎树,这一下可真找到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据南谯区林业局副局长丁伯让介绍,南谯区有几万亩石质荒山,可近年来实验发现,本地野生的麻栎树在荒山栽种后不仅容易成活,且因萌发力强,几年便可成林,5至7年便可轮伐,每亩可产木材5吨,产值约为2000多元。这种树可做用材林、薪炭林和防护林,尤其作为薪炭林出口很畅销,在南谯区已成为特色产业。
  
  在林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孔凡奎以每亩每年5元钱的价格承包了40多亩荒山,承包期为40年。孔凡奎垦山整地,种下了林业局免费送来的麻栎树苗,还套种了花生。第二年秋天,孔凡奎收获了奇迹:麻栎树成活率达90%以上,套种的花生亩产值近1000元。孔凡奎算了一笔账:各项开支合计640元/亩。可他说,“我2007年就收回了成本,还赚了上万元。”
  
  去年春天,孔凡奎拿到了林权证,他增收的思路更活了:再栽10亩杨树林;在套种花生的基础上,再套种小白菜、雪里红增大附加值;把承包田腾出来做苗圃,购置近400棵朴树进行大田移栽,搞育苗绿化……
  
  村民们见孔凡奎承包荒山尝到甜头,纷纷要求承包荒山。现在,走进沈庄组,漫山遍野、整齐而挺拔的麻栎树尽收眼底。“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谁造林谁拥有,大投入就有大收获。在林改政策激励下,农民焕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仅仅一年多就实现了几代人的荒山植树梦。”一位村干部感慨地说。
  
  目前,南谯区麻栎薪炭林产业经营面积达到13.5万亩,年产各类栎炭万余吨,总产值近亿元,薪炭林产业已初具规模。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