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维安”之火燎原 威海整治果品保鲜剂市场
继在2011年“两会”上持续被作为重点议题,食品安全已为国家和全社会高度关注,针对食品安全的诸多实质性举措也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各个食品领域切实有效地层层开展,深入付诸实施。近期,在威海有一项特别的食品“维安”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就是当地农业部门面向果品保鲜剂市场展开的一场旨在切实整饬市场秩序的拉网式“大检查”,可谓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确保食品的核心组成部分--果品食用安全的未雨绸缪的标杆行动。
据悉,在今年三月开始展开的此次活动中,威海农业执法人员不但对全市近百家冷风库进行拉网式大检查,详细调查所有苹果保鲜剂的来源及使用情况,对有滥用“苹果保鲜剂”的行为的企业,和没有经过农药登记违法生产和销售保鲜剂的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还组织苹果储存大户举办了苹果保鲜剂科学选购与使用培训班,将对市场的整饬与规范完善并行,足见威海市政府农业部门对此次活动的充足准备与高效执行。而威海的这次行动,也让果品保鲜与安全这个新鲜的话题由此首次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引发了行业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热切关注。
记者由相关水果农业专家处了解到,身为农业大国的中国,也因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猕猴桃种植产地之一而备受世界瞩目,水果产业也一直是农村经济创收的主要支柱之一。专家指出,相比发达国家,水果的采后贮藏保鲜和质量管理,一直是制约着中国果业再提升的一块软肋,使得中国水果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先天优势并未能给中国的水果产业带来等值的效益回报,每年果业经营者都会因水果下树后所历经的数月贮藏、运输、销售环节后的质量下降与腐烂等大量损耗而收益锐减。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采后水果贮藏保鲜新技术的引进与运用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专家表示,水果保鲜剂市场在国外已较成熟,而在中国尚处发展中,因此目前中国的水果保鲜剂市场还存在“三无”产品(没有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号)的盲目使用等市场秩序混乱现象,以致让水果经营潜伏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广大冷风、气调库和水果经营商也对于水果保鲜剂及其使用存在认知不清晰的问题。此次威海农业部门针对水果保鲜剂市场的整饬与培训,无疑成为帮助果业经营者保障事业良性经营与发展的实效性举措,对于全国的果品行业都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长远意义。
据了解,在目前中国水果保鲜剂市场中,拥有全球唯一专利的1-甲基环丙烯水果贮藏保鲜技术--聪明鲜技术就是一支活跃在中国果业已十年、拥有全球背景与权威经验的生力军。聪明鲜技术是一种针对果实内外源乙烯的生物调控技术,它可以延缓水果在采后贮藏、运输、一直到销售期间因乙烯造成果实快速后熟衰老的问题,有效保持果实的硬度与新鲜风味直到货架期,带给消费者更多的美味享受。适用于冷风和气调贮藏系统的聪明鲜技术对苹果、梨、猕猴桃、柿子、李子、西红柿和甜瓜类等果蔬保鲜效果出色。目前,聪明鲜技术在全球已有38个国家注册、销售,也是中国境内同类产品中唯一注册、并经中国农业部药检所审批登记核可的1-MCP产品,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应用效果并符合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
聪明鲜技术1999年创始于美国,多次获得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颁予的“农业创新奖”,并成功助力推动美国苹果产业在2000年以后产业发展模式从提高种植面积的数量增长模式,转向品质提升的增长模式的技术支持。聪明鲜技术从2000年进入中国,十年来深植中国果业,凭借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可靠的技术,在国内果品贮藏专家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下,一路护航中国水果产业的经营,在我国苹果、梨、猕猴桃产区广泛应用且成效优异,已让众多果业经营者受益,赢得了业内人士一致的好口碑。使用聪明鲜技术多年的果业经营者表示,聪明鲜技术有助于延长果品贮藏和货架期,出库管理更灵活,成功帮助中国苹果以出色的质量拓展并巩固了对质量要求严苛的国际市场,更助力猕猴桃经营者不断赢取国内外高端果品市场。
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完善与实施也正在促进包括水果产业在内的各个食品生产与加工领域的规范化经营。业界专家分析,像中国的水果产业这样基础非常好的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向规模化、高品质和高增值方向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以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食品安全体系也逐步在果业经营者的经营安全性考虑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深化中快速建立成熟,行业内的自主创新、自主规范也将随之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