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县虽穷农先富 山西吉县“苹果现象”的启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08网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148票  浏览25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9月12日 16:50
  新华08网太原9月11日电(记者叶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苹果产业,30年来坚持不变。目前苹果已成为吉县的主导产业,广大农民从中受惠。吉县所在的吕梁山区是全国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只有一两千元。而2011年,财政收入不到2亿元的吉县,80%的农民苹果单项收入达到了5000元。“县虽穷农先富”的吉县“苹果现象”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因地制宜 选定产业30年不动摇
  
  吉县坐落于吕梁山南部、黄河中游东岸,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吉县工矿企业不发达,但拥有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海拔高、无霜期长、温差大、光照足、土层深厚,十分适宜培育优质苹果,尤其有利于果品糖分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上世纪80年代初,根据自身的气候地理条件,吉县政府认定吉县的特色在苹果,优势在苹果,出路在苹果,从此在“战略”上“坚持不懈”,大力发展苹果产业,一干就是30年。尤其是近年来,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把苹果作为全县的主业、核心来抓,不断扩大苹果规模、提升苹果品质、拓展苹果市场、引深苹果加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吉县32万亩耕地中,28万亩种植了苹果,年产苹果16万吨,满山遍野的苹果树使全县成了巨大的苹果园。目前吉县的苹果产业达到了“四个80%”:全县80%的耕地栽种苹果,80%的村是苹果专业村,80%的农民是果农,农民收入的80%来自苹果。“吉县苹果”如今畅销海内外,成为了吉县的一张“名片”。
  
  吉县县委书记毛益民说,“吉县苹果的成功,最大的秘诀在于三十年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吉县发展愿望迫切,但在发展过程,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始终认识到,吉县农业的优势、出路在苹果,苹果产业是可持续的、可壮大的富民产业。因此不论领导班子怎么换,都想着如何去踏踏实实地发展壮大苹果产业,而不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