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限产或将导致2009年春季用肥紧张
当前,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化肥价格调控,加大了对化肥的储备要求。如果当前氮肥限产局面得不到有效遏制,将会导致2009年春季氮肥供应紧张,从而影响春季农业生产。
氮肥生产企业难以承受价格下跌之重
山东是我国氮肥产量最多的省份,每年尿素产量约占全国的1/6。2008年前10个月,化肥市场价格像坐了一次过山车。前8个月,因为煤炭原料的刚性拉动,氮肥销售价格居高不下,一度涨到2230元/吨。9月份以来,随着北方秋种陆续结束,氮肥销售市场进入淡季。尿素市场价格迅速跌到1700元以下。
氮肥价格的下跌,导致氮肥生产企业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据山东化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一吨尿素生产成本在1900元-1950元不等,而尿素市场销售价格只能卖到1700元,每生产一吨尿素就亏损200多元。由于企业流动资金有限,出去的钱多回来的钱少,导致一部分氮肥生产企业因亏损而被迫停产。目前,山东26家尿素生产企业中已有9家停产,23家碳铵生产企业中有8家停产。由于当前停产的主要是一些小企业,产能减少约12%-15%。而目前维持运转的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普遍限产或减产。
目前,这些企业开机只是为了维持装置的安全,维持职工队伍的不散。一套化肥装备从预热到正式生产最少要20天,一旦装置停下损失很大。由于兖矿集团在煤炭供应上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所以兖矿鲁南化肥厂没有限产。但据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由于销售商不愿接盘,现在企业库存压力很大,前9个月的利润不到一个月就亏完了。2008年后两个月的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都要亏损几十万元,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4条尿素生产线已经停了两条,5条甲醇生产线停了3条。
现行淡季储备政策效果不明显
氮肥不同于磷肥,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产品。随着氮肥生产企业有效产量的不断下降,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三个月,将会导致2009年春季氮肥市场紧张。一旦2009年春季用肥紧张,就会使现在停产的企业又重新开足马力生产,这样又会导致夏种后化肥供应过大。所以,当前氮肥产能大于产量,开工率不足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行淡季储备政策效果不明显。一般认为,只要国家拿出钱来,就能解决商业储备问题,加大冬季氮肥储备量。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因为,现在很难控制商业储备。2008年10月13日,国家最后一批化肥招标储备结束,而到现在储备市场储备不起来。真正一手买断的不到20%,商业方面实际上是逼着企业降价。其实,在没有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时,全国化肥流通环节一般年底库存量在1200万-1500万吨,而建立储备制度后基本上还是这个数。也就是说,现行化肥储备制度并没有起到淡季保生产的作用。
作为社会储备量是由春季用肥需求决定的,而不是政府让多存就多存。即使是国家拿钱让商业增加储备,但每年冬储过了春节才开始,等待国家来年3月份来检查。有些商家的储备是不是他们自己买的很难说,而且“买酱油和买醋的钱混在一起”了,也分不清哪些是国家的钱买的。因此,现行储备制度的弊端,一是没有额外增加储备量,二是时间拖得很往后。商业方面开春了才开始储备,因为那时仓储成本低,但把生产企业拖垮了。
现在,化肥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年底11月、12月。目前,山东除了部分地区农民给麦地提高肥力以及给蔬菜大棚和水果追肥外,总体上处于用肥淡季。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王庄村农民王景山是种粮大户,他承包的200余亩土地都已种上了小麦。王景山说,近一两年来化肥价格连续“疯涨”,农民用肥习惯改变了。往年用肥淡季时节肥价较低,农民可以适当备肥,但近两年来化肥价格一直较高,许多农户自然不愿淡季备肥。济阳县池家村村民郑庆江2008年种了7亩小麦和3亩西红柿大棚。郑庆江说:“目前有些麦地不肥,还要用复合肥提高肥力,但当地复合肥价格仍达到220元/袋,比上年同期高20元左右。现在经销商不愿意降价,我们也就尽量少买肥料。”
氮肥生产企业难以承受价格下跌之重
山东是我国氮肥产量最多的省份,每年尿素产量约占全国的1/6。2008年前10个月,化肥市场价格像坐了一次过山车。前8个月,因为煤炭原料的刚性拉动,氮肥销售价格居高不下,一度涨到2230元/吨。9月份以来,随着北方秋种陆续结束,氮肥销售市场进入淡季。尿素市场价格迅速跌到1700元以下。
氮肥价格的下跌,导致氮肥生产企业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据山东化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一吨尿素生产成本在1900元-1950元不等,而尿素市场销售价格只能卖到1700元,每生产一吨尿素就亏损200多元。由于企业流动资金有限,出去的钱多回来的钱少,导致一部分氮肥生产企业因亏损而被迫停产。目前,山东26家尿素生产企业中已有9家停产,23家碳铵生产企业中有8家停产。由于当前停产的主要是一些小企业,产能减少约12%-15%。而目前维持运转的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普遍限产或减产。
目前,这些企业开机只是为了维持装置的安全,维持职工队伍的不散。一套化肥装备从预热到正式生产最少要20天,一旦装置停下损失很大。由于兖矿集团在煤炭供应上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所以兖矿鲁南化肥厂没有限产。但据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由于销售商不愿接盘,现在企业库存压力很大,前9个月的利润不到一个月就亏完了。2008年后两个月的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都要亏损几十万元,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多,4条尿素生产线已经停了两条,5条甲醇生产线停了3条。
现行淡季储备政策效果不明显
氮肥不同于磷肥,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产品。随着氮肥生产企业有效产量的不断下降,如果持续时间超过两三个月,将会导致2009年春季氮肥市场紧张。一旦2009年春季用肥紧张,就会使现在停产的企业又重新开足马力生产,这样又会导致夏种后化肥供应过大。所以,当前氮肥产能大于产量,开工率不足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现行淡季储备政策效果不明显。一般认为,只要国家拿出钱来,就能解决商业储备问题,加大冬季氮肥储备量。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因为,现在很难控制商业储备。2008年10月13日,国家最后一批化肥招标储备结束,而到现在储备市场储备不起来。真正一手买断的不到20%,商业方面实际上是逼着企业降价。其实,在没有建立化肥储备制度时,全国化肥流通环节一般年底库存量在1200万-1500万吨,而建立储备制度后基本上还是这个数。也就是说,现行化肥储备制度并没有起到淡季保生产的作用。
作为社会储备量是由春季用肥需求决定的,而不是政府让多存就多存。即使是国家拿钱让商业增加储备,但每年冬储过了春节才开始,等待国家来年3月份来检查。有些商家的储备是不是他们自己买的很难说,而且“买酱油和买醋的钱混在一起”了,也分不清哪些是国家的钱买的。因此,现行储备制度的弊端,一是没有额外增加储备量,二是时间拖得很往后。商业方面开春了才开始储备,因为那时仓储成本低,但把生产企业拖垮了。
现在,化肥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年底11月、12月。目前,山东除了部分地区农民给麦地提高肥力以及给蔬菜大棚和水果追肥外,总体上处于用肥淡季。山东省巨野县麒麟镇王庄村农民王景山是种粮大户,他承包的200余亩土地都已种上了小麦。王景山说,近一两年来化肥价格连续“疯涨”,农民用肥习惯改变了。往年用肥淡季时节肥价较低,农民可以适当备肥,但近两年来化肥价格一直较高,许多农户自然不愿淡季备肥。济阳县池家村村民郑庆江2008年种了7亩小麦和3亩西红柿大棚。郑庆江说:“目前有些麦地不肥,还要用复合肥提高肥力,但当地复合肥价格仍达到220元/袋,比上年同期高20元左右。现在经销商不愿意降价,我们也就尽量少买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