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阿克苏林果业“同心掬得满庭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疆经济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2票  浏览11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20日 15:45
  新疆经济报讯(记者 石速 报道)望不到边的果林,不知向沙漠里“走”了多远;挂满枝头的果实,不知在果林里“藏”了多少;面对丰收的果农,不知心中的“甜度”有几分。8月17日,中央新闻采访团走进阿克苏地区后,被这里一望无际的果园品种繁多的瓜果、团结和谐的氛围所陶醉。
  
  阿克苏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刘宝升用“同心掬得满庭芳”来形容当地60年来民族团结事业繁荣进步的美好情景,走进“中国枣园”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好苹果的故乡”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全球500佳境”之一的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绿化工程、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等地,记者发现,这“满庭芳”在林果业中体现得最为直观、受益群体最大。
  
  吐尼亚孜·塔西甫拉提的方格衬衣扎在皮带里,棕色的皮鞋干干净净,他背着手往红枣地头一站,看不出来是一位农民。“现在种地不像以前了,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前几天,我和邻居宋世林、李子城来给红枣地浇水,我们边抽烟边聊天就把活给干了。”他说。
  
  在实验林场博斯坦托格拉克村,吐尼亚孜的左邻右舍都是汉族人。25年来,他承包的10亩红枣,从一米多高的幼苗变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他和村里陆陆续续来承包土地的汉族群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自从阿克苏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很多内地人也来包地种果树。我和村里的汉族种植户就是在管理红枣地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的,刚开始有的邻居不会种枣树,我就给他们教。后来,他们的水平超过了我。卖红枣时,我们一起商量着卖。现在,林场的路都是柏油路,渠都是防渗渠,冬季有免费培训班,春夏有技术员服务,秋季有合作社帮忙,我交的汉族朋友越来越多,甚至有海南的红枣收购商。”51岁的吐尼亚孜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今年,享有盛名的红旗坡农场“阿克苏苹果”,开春时即被客商提前订购一空。望着开始变红的满园果实,维吾尔族职工买买提江·沙迪克和汉族职工梁丰昌常常聊天,聊当初种苹果时怎么困难,苹果卖不掉时怎么烦闷,苹果打出品牌后怎么开心,苹果卖完后到哪里去转转,什么都聊。
  
  20世纪90年代初,在农场的动员下,买买提江、梁丰昌等一大批职工种下了苹果树。等了一年又一年,买买提江看到自家苹果树挂果太少,想把果树砍掉继续种小麦。因为大家都很忙,他试探着向管理果树有点经验的梁丰昌请教,梁丰昌撂下手中的活,来到买买提江家的果园。“你的果树种得太密,而且没有修剪,这不是种庄稼!”梁丰昌边说边修剪买买提江家的果树枝条。从此以后,梁丰昌经常把自家果园里的活干完后,直接就到买买提江家的果园帮忙。
  
  买买提江说,红旗坡农场民汉职工长期互相帮助的例子很多,媒体上说红旗坡的苹果是“团结果”、“兄弟果”。
  
  陪同采访的红旗坡农场场长范江明说,红旗坡农场的苹果之所以种成了阿克苏地区一张亮丽的名片,离不开改革开放等党的好政策,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农场人对科技种植的探索,更离不开民族团结。农场下属的各分场都是民族职工插花居住,大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互帮互助,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农场每年都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对先进模范在承包土地等政策上给予倾斜。
  
  温宿县木本粮油林场职工赵武忠承包的核桃园结出的核桃,曾被**同志取名“民族团结核桃”。2000年,赵武忠夫妇从四川南充来到温宿县寻找发展机会,这里寒冷、干燥的气候让他们很不适应,最重要的是,种核桃树所遇到的困难让夫妻俩一筹莫展。就在他们产生回老家的念头时,有人劝他们去找懂得核桃种植技术的维吾尔族职工莫合旦。莫合旦与自己素昧平生,能伸出援手吗?赵武忠又犯难了。出乎他意料的是,莫合旦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与莫合旦长期的交往中,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