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水果商人眼里的中国—东盟自贸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8票  浏览1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1月15日 17:29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30日电(记者王军伟、何程)刘玉珍是在中越边境从事边贸生意的水果批发商。她从1993年起开始从事水果贸易,长期以来只是小打小闹。但是,自从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后,随着水果贸易逐渐实现“零关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她每天要从中国的陕西河北、河南进口十几吨苹果、梨、柑橘等水果出口到越南等东盟国家。
  
  早期收获计划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最先实施的降税计划,启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尽管当时中国与东盟还没有就全部货物的降税安排达成协议,但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双方决定选择一些共同感兴趣、互补性强的产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提前进行降税,先行开放市场。
  
  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同样使东盟国家的水果商人获益。陶西兰是在中越边境做水果边贸生意的越南女商人,她2003年从越南来到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浦寨边贸点从事水果贸易。
  
  浦寨边贸点与越南边境相连,对面是越南凉山省,1990年8月,浦寨被辟为对越贸易点,边民贸易往来密切。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地之一。
  
  陶西兰从越南买进火龙果、龙眼等水果到凭祥市,再卖给前来采购的中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水果商人。
  
  “刚开始时由于资金不多,经营规模一直得不到扩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果关税比较重,交关税还延误了很多时间。”陶西兰说,越中两国的水果关税升高了越南水果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削弱了越南水果竞争力,也提高了她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从2004年开始实行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让陶西兰的经营得到了转折。目前陶西兰已经拥有一家水果公司,每天都能卖出去三、四卡车的水果。
  
  自贸区也使浦寨边贸点变得日益红火。记者在位于浦寨的天源水果交易市场看到,几十辆大卡车停在市场内等待卸货,车上多是来自越南的火龙果。
  
  与天源水果交易市场一路相隔的是卓越物流配展服务有限公司下属的东盟水果进出口市场,已是中国水果出口到东盟国家的批发集散地。
  
  记者了解到,在浦寨边贸点,像陶西兰和刘玉珍这样受惠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水果商人还有很多。在水果关税的“套索”被解开后,水果商人的经营成本降低,可以交易更多的水果,这些渴望扩大经营规模的水果商人面临着新的机遇。(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