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陕西苹果:“减”出一个大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79票  浏览14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2月20日 13:36
  
  本报记者常永平通讯员李佑民
  
  近日,在陕西果业开会的会歇时,几位来自基层和企业的人士围在一起,话题又落在苹果产业上。
  
  “曾有一度,全省到处砍伐苹果树,都说苹果种多了,如今全省苹果面积、总产竟实现了‘双超千’,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这全凭一个‘减’字。”接话的是位来自延安的贮藏企业界人士,他说:“以前的苹果咋能和现在的相比,现在一个苹果比过去的两个还大,而且色泽鲜艳,果型端正,口感香甜,苹果质量好了,价格上去了,产业自然发展快。”
  
  2012年,是陕西苹果发展史上标志性的一年,全省苹果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总产量达1006万吨。这对数字与12年前比较,竟然都增长了3倍以上。
  
  说起“减”字当头,地头的果农最有发言权。
  
  宜川县丹州镇圪崂岩村的李马全种了10亩苹果园,刚开始效益还可以,慢慢地果树长大了,树冠遮蔽了阳光,苹果虽说结的不少,可是个头不大,颜色不好,果型不正,商客没兴趣,卖价非常低。上世纪末的最后几年,全省苹果出现卖难,1斤苹果两三毛钱还卖不出去,导致到处“毁园”,5年时间,全省砍伐了280万亩苹果园。
  
  2001年,陕西省果业局在发展的危难之中成立了。几经调查论证,当年冬天就在全省搞起苹果树“大改形”。“大改形”的核心是减伐掉过密的大树枝,这是全省在发展中做“减法”的第一步。
  
  1亩果园栽80多棵树,一棵树又有五六股大枝,整个果园密密匝匝,扔块砖头都落不了地,果园通风不好,光照不好怎么会结出好果子?必须进行改型。然而,要把正在挂果的树枝砍掉谈何容易,许多果农就是扛着不干。但不进行“大改形”,果子质量不高,市场卖不动,持续下去全省苹果产业还要萎缩。省果业局为发展煞费苦心,给果农推出一组形象化的算式:2乘5得10,大于3乘3得9,接着全省各地园艺部门大搞示范,宣传苦口婆心,慢慢果农心动了、信服了,跟着干了起来。李马全说:“按园艺部门要求,每棵树只留3股大枝,我10亩树一年就砍掉了三四千个大树枝,就这么一砍一减,第二年苹果长得大了、红了,果商争抢着收购,我一年要比过去多卖2倍的钱呢!”
  
  随着果树的生长,果园密闭问题又出现了,省果业局持续推出果园“间伐”技术,即隔一行间伐一行。经过第二步大刀阔斧地做“减法”,现在全省果园平均每亩仅保留果树30多株,果园内的光热条件得到根本改变,结出的苹果一个赛一个,一个苹果就卖一块多钱,效益大大提升了。
  
  “减”字当头,陕西持续做了12年。省果业局主管局长周智孝说:“全省仅间伐的苹果树超过1.5亿株,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苹果优质率由过去的37%,提升到现在的80%。”
  
  洛川县果业局长王建峰对此感叹道:多亏当年“减”字当头,才实现了“乘法”发展的速度。若当初只追求苹果产量高,肯定没法把产业做大。当初“大改形”、“间伐”时,的确令人心疼,若没有一时的疼,肯定就没有今天闻名遐迩的洛川苹果!
  
  靠“减”字当头,陕西苹果的发展步伐走得非常稳健。苹果给果农带来了效益,面积年年扩大,仅陕北“山地苹果”就发展了150多万亩,现已超过了延安市的塬区果园面积。如今陕西苹果成为全省农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带动了大果业的发展。至去年底,陕西苹果基地县发展到41个,全省果业仅第一产业增加值达280亿元,基地县人均果业纯收入达4000元,果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其中洛川、宜川、宝塔、印台和周至、眉县等地果农的人均纯收入已达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