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山地苹果发展的思考
5、果业技术队伍不强。目前,我区乡镇果业站虽有55名技术人员,但工作不专、技术不精,与我区迅猛发展的果业事业相比,技术力量不足,技术服务薄弱,无法满足果业事业发展的技术需求。
6、果农思想素质不高。大部分果农缺乏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愿加大投入,不敢开拓市场,没有“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长远打算,得过且过,目光短浅。
7、果业产业化体系尚未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脱节,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标识,没有自己的包装,缺乏专门的销售队伍和渠道,贮藏能力明显欠缺,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果业产业化格局尚未形成,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
三、“十二五”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加快果业提质增效为主线,以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果品为方向,继续以“增面积、建基地、强管理、提品质、抓营销、闯市场”为总体思路,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全力打造宝塔山地苹果知名品牌,建设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末,努力把我区建成中国山地苹果第一强区。
2、发展目标。按照我区“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五年间共计发展果园面积8万亩以上。从2011年开始,每年改造老果园1万亩,强化幼园管理10万亩,有机苹果生产基地认证5000亩以上,大力实施“提质增效”战略,全面推广优质生产技术,切实加强生产管理,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3、具体任务。到2016年,全区山地苹果面积稳定到50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35万亩,实现苹果总产35万吨以上,产值达到13亿元,果农人均果业收入突破1万元,四项关键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优果率达到85%以上。实现果业生产“四个之最”,即全区农民最大的增收来源、农民经济发展最大的支柱产业、农村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好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三化一富”工程,即果业生产实现有机化、规模化、专业化,让果业产业富裕全区农民。
四、下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坚定发展果业信心。在今后果业发展中,建议全区上下要严格按照“紧盯目标完任务、强化措施抓落实”的要求,始终把发展果业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区域经济的重中之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制订出台一系列发展苹果产业的优惠政策,坚持不懈地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进一步坚定做大做强做优果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打造宝塔山地苹果品牌,实现富民强区的宏伟目标。
2、狠抓果农教育工作。一是以开展“果业科技下乡”和“果业服务热线”等活动为依托,组织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果业生产第一线,为果农进行现场指导、科技咨询、典型示范,宣传普及科技致富实用技术,无偿发放果业专业技术资料,举办果业专题技术讲座等,为果农架起一道快捷准确的高速路,便于服务广大果农。二是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果农进行果业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果农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掌握从事果业生产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果农务果管果的水平。三是继续加大果农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管理水平和应对市场的能力。引导果农不断解放思想,破除传统观念,克服因循守旧思想,深化对果业产业化的认识,树立发展现代果业的理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果业,用市场化的理念经营果业。
3、依法合理流转土地。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出发,严格制定《宝塔区土地流转规章制度》,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对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充分调动广大果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土地向苹果管理能手或果树栽植大户集中,按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原则,做到栽一块、活一块、成一块、管一块,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使用价值。
4、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在今后果业发展上,应遵循“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适度规模、专业生产”的原则。一是严格苗木质量标准。确保以优质苗木供应生产;二是注重品种的合理搭配。以合同育苗形式,确保品种搭配的合理化、科学化;三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使早、中、晚熟苹果品种比例趋于合理,延长我区苹果的销售周期;四是加大果业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确保一批适应性强、丰产性高、抗逆性好的新品种投入生产;五是积极引进桃子、李子、葡萄、杏等名优小杂果。以适度规模引进栽植,供应市场,丰富生活。
5、扎实改造残败果园。受果树生长年限的限制及部分果农管理投入等因素的制约。我区1989年前栽植的果园,已陆续进入残败期。据我们初步统计:全区残败果园约有5.4万余亩,造成大量的耕地荒芜闲置,而且残败果园的果农积极性普遍较高,且有一定的果业生产及管理的基础。因此,急需分年度有计划的逐步给予改造,重新发展苹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