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蔬一年损耗800亿元冷链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9票  浏览12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7月17日 15:37

  保鲜不足使果蔬失去增值空间
  
  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最佳质量,包括全面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部副主任张平博士说,果蔬的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要保证果蔬的质量,从产到销需有三个重要步骤:一是栽培的过程,农户在果蔬的培育环节重视质量,产品就不容易烂;二是基础包装、低温物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技术措施,要求对果蔬进行分选和监测,对产品进行优劣鉴别,一般来说,质量差的果蔬应就地加工,而不是全都运输上车,鱼龙混杂导致损耗率上升;三是保持质量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货架期,要求有冷库储藏、冰柜销售等较好的贮藏条件和较长的贮运期,以利扩大市场的供应时间和范围。目前,发达国家超市的水果蔬菜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冷链设备设施的门类比较齐全,各种预冷设备都能生产,并在向无氟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其中冷藏汽车发展势头不错,各地冷藏库建设速度也很快。不过,专家表示,虽然设备制造门类齐全,但我国冷链在果蔬中的应用比例却很低。
  
  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预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方面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已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方式,但绝大多数果菜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预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菜失去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加大农产品保鲜物流投入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冷链保鲜物流的发展,各地已经出现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果和蔬菜品种,给当地农户和销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委员会副主任马岩松认为,现代保鲜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对农民增产增收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以农村种植面积较大的蒜薹为例,1995年全国蒜薹的种植面积只有200多万亩,而随着近年来我国蒜薹保鲜水平的快速提高,国内种蒜农民一亩地普遍增加了三四百元的产后收益,2007年由于市场行情好,一斤蒜薹比往年甚至能多挣近一元钱,农民积极性的提高使得我国大蒜种植面积10多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倍,并显著促进了大蒜的出口,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大蒜产量和出口量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蒜薹总产20多亿斤,冷藏量达到了12亿斤,60%实现了冷藏,在所有蔬菜品种中,蒜薹的冷藏储量和比例都是最大的。
  
  沈阳冷冻研究所所长康景隆说,农产品深加工就是果汁提取的陈旧观念必须得到根本改变。国内外果蔬加工的途径主要有六个方面:加工成罐头、蜜饯、果脯等;果汁提取加工;果蔬功能提取;果蔬MP加工;冷干果蔬;果蔬粉加工。冷干果蔬是真空冷冻干燥,它是将含水果蔬先冻结至冰点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冰,然后在较高的真空度下,直接将冰转化为蒸气。该办法是目前保留新鲜果蔬色、香、味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最好方式。
  
  有关专家分析并建议,目前我国现代农产品保鲜物流产业应从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和发展:在资金人力等资源配置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果蔬的贮藏保鲜业扶持和投入。当前地方政府普遍“重产前轻产后”,从田间到市场缺乏完整建设,缺乏保鲜这一重要环节,农产品从田头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出现断层,无法解决产地与销地的供求不均衡问题,农产品大量损失,影响农民增收,导致不少地方特色优势农业没有市场优势。
  
  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冷链”运输系统。我国应尽快提高农产品的贮藏设施、运输冷藏设施、保鲜包装材料的建设和开发水平,对现有各地城镇的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强市场流通体系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目前农产品保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属于公益性质,但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性研究、新型产品创新等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基础性、公益性的农产品保鲜技术研究受到影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