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蔬一年损耗800亿元冷链产业蕴藏巨大商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39票  浏览12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7月17日 15:37
  作者:高文;费文
  
  春节已过,天气渐暖。堆在阳台角落的一箱苹果,不断有烂的被拣出来,即使不烂的,也由于失水、发“面”等原因,变得口感很差。在全国的成千上万个家庭,几乎年年都发生着同样的事情:阳台成了水果蔬菜的临时“仓库”,同时也成了果蔬腐烂变质的“温床”。类似的事情还有:菜市场快收市时去转一转,可以发现人去地不空,随处是乱扔的烂菜;在农村,丰收季节的果园里,地上的果子一堆好几天……
  
  农产品冷链保鲜产业是产后农业重要一环,进一步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农产品从产地收购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对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我国果蔬产后保鲜、冷链物流产业应用范围狭窄、发展滞后,每年的果菜的损失浪费率仍然十分惊人。
  
  有关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从加强对果蔬保鲜业的扶持、完善果蔬保鲜物流体系、加强保鲜科研方面投入三方面入手,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
  
  每年水果蔬菜损失达三成
  
  山东省林工商总公司在果蔬采后处理,特别是保鲜储藏业方面已经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和制冷企业烟台冰轮集团于2001年合资建立了专业从事果蔬保鲜产业化运作的鲁林冰轮公司,其承担的“优新果蔬气调保鲜技术研究开发”项目被评为省十大科技成果,并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中标,成为国家果品保鲜攻关项目的唯一中标单位
  
  总经理王国利向记者介绍说,果蔬保鲜业市场非常诱人。仅以他们公司从事的樱桃、冬枣、大蒜保鲜储藏为例,目前山东省这3种果蔬栽培面积分别为23万亩、35万亩和200万亩左右,产量分别达到5500万斤、1000万斤和20亿公斤,均居全国首位。若其中的10%能保鲜贮藏,即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若加上由此带来的损耗减少、提升山东果蔬质量和知名度等诸多收益,间接经济、社会效益更为可观。
  
  记者在蔬菜产区调查时发现,由于缺少有效保鲜储存方式,果蔬从产到销损耗不小。在各地的蔬菜批发市场,随处可见一堆堆挑拣出来的腐烂蔬菜。运输户说,水果、蔬菜等大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没有冷链保证,运输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棉被属于比较好的保温材料。一棵白菜从地里拔出来到最后上桌,至少要掰去1/3。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目前食品低温物流主要分为几大类:冷饮、肉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水果和蔬菜。其中,2006年我国水果总产量为9700万吨,蔬菜总产量为5.6亿吨,相当一部分需要低温物流。但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年损失价值近800亿元人民币;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退休专家修德仁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种植业开始向优势地区集中,但由于保鲜技术不过硬、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各个果蔬主产区普遍陷入了产品储不进、运不出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果菜白白烂掉,农民无奈之下只能地产地销、季产季销,严重影响了产地农民的增收和种植积极性。这种尴尬格局至今没有打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