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农批市场生存调查
前赴后继
近期仍有镇街兴建农批市场
东莞农批市场供应已经饱和甚至过剩,市经贸局负责人表示,东莞现在的农批市场减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都能够满足需求。
据市经贸局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我市已开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7个,总建筑面积约148.8万平方米,经营商户约7000个,2008年成交总额266.6亿元,现有农批市场沿107国道、357省道、京九铁路、广深铁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分布于全市各镇,并形成虎门、常平、东城、樟木头等农副产品集散节点。
按照统计,我市现有农批市场的成交量和可供应量均远远大于本地市场需求量,尤其可供应量普遍是本地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东莞农批市场数量众多,不过其规模大多较小。市经贸局副局长叶葆华在8月中旬随市政协的视察活动中表示,广州的农批市场只有江南市场1家,深圳也只有布吉市场等一两家,东莞的农批市场却多达二三十家。然而,这么多农批市场所有经营额加起来都不如一家江南市场。他表示,东莞现在的农批市场减少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都能够满足需求。
业内人士形象地指出,规模是决定批发市场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东莞众多农批市场好比一群蚂蚁,尽管数量众多,但市场分散,面对广州、深圳等“巨无霸”农批市场的竞争,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广州和深圳的龙头市场多次计划收购我市多家龙头农批市场,但遭到拒绝。”
东莞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农批市场呢?一资深业内人士分析,农批市场的建设与我市商业地产的发展分不开,我市不少农批市场都是2005年前后建成营业的,当时正是地产业开始兴旺的时段。
市经贸局的一份报告中分析,部分市场开发商在对农副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和经营规律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投资开发同类市场,造成了市场重复建设和供应过剩。个别市场开发商甚至有“一两个发达镇就能养活一个大型农批市场”等的想法。
还有部分市场开发商根本就没有长期开发和培育市场的意愿,只是把批发市场当作房地产项目来经营,在铺位销售完后就不管市场后续经营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类市场扩张过快,形成过度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农批市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与一般的商业项目不同。首先,农批市场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动辄占地几万甚至几十万平方米。其次,农批市场需投入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最后,兴建农批市场还需要有良好的物流、管理、治安等与之配套。
但是,尽管竞争激烈,市场已经饱和,但受去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工业制造业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为活跃当地经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镇街考虑结合退二进三,发展商贸服务业。
目前,广州江南市场计划在长安镇兴建裕农进口水果加工配送中心。定位为综合性市场的厚街祥鸿农批市场已开始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2万平方米,一期开发面积为1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石排、虎门、高埗等镇也先后提出要新建农批市场项目。
市经贸局预计,近期仍有其他镇街计划兴建农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