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农批市场生存调查
同室操戈
一次恶性竞争可能损失过亿
东莞农批市场的不景气,其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危机背后隐藏的市场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样关键。有些市场间的恶性竞争甚至会带给双方数亿元的损失。
由于市场容量已超出饱和,出现过剩,而经营商户和采购商数量相对固定,这直接导致每次新建成一个农批市场,均出现新市场到旧市场挖商户、抢客户的现象。
我市农批市场之间的恶性竞争由来已久。2005年,与富民农批定位几乎完全一样的虎门果粒来果菜批发市场开始营业。两个市场仅相距几分钟车程。同行是“冤家”,果粒来市场一出生就注定会与富民农批产生竞争。
富民农批副经理佘成林坦承,当时果粒来成立为了吸引客源,派摩的司机将准备到富民的进货车辆带到了果粒来,双方保安多次因此发生冲突。果粒来市场部经理罗文峰则称,富民市场采用一些手段,打压新市场。到底孰是孰非暂不去追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当时的竞争中,出现了不少“非常规”手段。
佘成林说起当时竞争之惨烈,仍然充满感慨,“为了吸引客流,两个市场到最后甚至直接给采购商派发现金红包,最终我们派出去的钱接近一个亿,双方损失惨重。幸亏,政府迅速、积极介入此事,内耗才告一段落。”
富民和果粒来的竞争并非孤例,信立农贸城与下桥水果批发市场之间的竞争也付出惨痛代价。
2006年,信立农贸城增加了水果批发项目。然而,就在与信立农贸城相距不到10公里的地方, 下桥水果批发市场已经营多年,拥有大量固定客源。
由于同质化经营严重,最终信立不敌下桥市场,其水果批发业务至今没有兴旺起来。信立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他们直接投资加上促销开支达16000万元,但一直未产生直接收益。
富民与果粒来之争,信立与下桥相斗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金融危机下,农批市场恶性争抢商户和客源的现象却日益严重。市经贸局提供的材料显示,除了采取免租若干年、免进场费等优惠措施外,目前个别新建市场还通过给进场经营户和采购商派发现金补贴等方式,吸引商户和采购商进场经营、采购。
叶葆华表示,不少农批市场对税收贡献有限,但对周边环境破坏却比较严重:大量大型车辆经过市场周围破坏了道路,造成交通堵塞;市场排放大量污水;产生噪音,影响居民休息……
如果在市场需求已经饱和的基础上,仍不断新上农批市场项目,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市场间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政府、投资者、经营户、群众等利益受损。
除了经济利益受损外,竞争中农批市场还可能因发生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恶性争抢客户等情况,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和激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