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值双降陕西果品业何以解忧?
叠加因素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份,陕西省果品自营出口9.23万吨,货值1.8亿美元,同比减少27%和9%。其中浓缩苹果汁出口8.54万吨,货值1.71亿美元,同比减少20%和2.79%;出口均价每吨2005美元,同比增长22.3%;苹果汁出口占同期全省农产品出口的73.4%。鲜苹果出口0.55万吨,货值43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9.2%。鲜梨出口0.14万吨,货值106万美元,去年同期无出口。
从出口地区看,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出口下降,但对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出口实现成倍增长。
“这一方面跟亚洲的自然灾害有关,如韩国旱灾,泰国水灾,日本地震;另一方面,经济危机造成的经济疲软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影响,美国是果汁的消费大国,但其经济目前仍处于下行阶段,购买预期下降。另外,人民币升值也造成了一些影响。”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杨沛英说。
据悉,山东去年大量存果投放市场,对陕西省苹果出口带来较大冲击。这些因素叠加,使得上半年陕西省果品出口出现量值双降的情况。
其实,去年以来,陕西苹果汁和鲜苹果出口均呈现价升量跌态势。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陕西省苹果汁出口22.7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4%,总值3.89亿美元,增长11.5%;鲜苹果出口1.74万吨,同比下降20.5%,总值1431万美元,下降15.1%。出口平均价格每吨820美元,上涨6.8%。
去年1—11月陕西果汁出口较全国出口下降21.4个百分点。相关数据显示,全国苹果汁出口54.5万吨,下滑22.6%,总值9.46亿美元,增长50.3%。
根源所在
浓缩果汁加工业是伴随着苹果种植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促进鲜果转化,延伸产业链,增强陕西果业国际竞争力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陕西果汁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系列影响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陕西出售的大多是原汁,果汁加工业属于农产品初加工,技术门槛低。企业的盈利模式完全一致,加之原料不足,导致行业竞争激烈。销售半径比较小。下游生产链不够长,缺乏饮料品牌企业。”谈及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杨沛英如此表示。
他认为,根据国际标准,果汁厂相互之间的距离至少要超过150公里,而我们省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有30多家果汁厂,几乎每个县都有。果汁厂布局不合理、密度大、监管难度大、盈利模式同构,使竞争渐趋白热化。很多企业主动下调生产量,导致成本增加。
同时,杨沛英认为,果汁行政非理性干预太多,比如该倒闭的果汁厂,通过各种手段让其存活,使其不能进行正常的优胜劣汰。
“很多人普遍对陕西果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估计过高,曾一度认为陕西果汁占据了国际市场价格中的主导地位,拥有了全球‘定价权’。”陕西省果业协会副会长彭力行说,实际上,我们的平均栽培技术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优果率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高,苹果形象远不如山东。陕西企业生产的浓缩果汁绝大部分用于出口,有共同的出口国家和客户,如可口可乐、卡夫等,价格竞争难以避免。同时,很大程度忽略了国内市场的潜力。
彭力行认为,我们果汁出口的渠道也并不顺畅,并不丰富,主要集中在周边的几个国家。目前,陕西果汁出口的企业中,海升、宏达等几个大企业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现在即使在陕西市场上也很难见到自己生产的果汁,餐馆、酒店里都是其他省份的,更不要提国内其他市场。我们尚没有一家龙头企业认真去开发国内市场,对于浓缩果汁做深层次的加工。”彭力行说。
强化国内果品市场开发
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过数年努力,华圣果业已在国内鲜果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2000认证、欧洲EUREPGAP认证、HACCP认证、TNC认证、BRC认证等一系列国际高端质量认证,为陕西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两年,华圣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目前,华圣果乐仕直销店在西安已经有23家,北京亦有3家,并且还在不断扩张步伐。
“把市场终端由过去的批发延伸到社区,为消费者提供从果园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这是华圣在国内的新举措。在三年内,按照华圣的计划,将在全国建立起完整的销售体系。”陕西华圣果品营销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说。
“陕西果品行业要改变目前一条腿走路的尴尬,就必须协调好国内国际市场,使其得到有效补充。开拓国内市场要有好的手段和渠道,加强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协作联合,通过二次分配协调各个链条的利益关系。”杨沛英说。
同时,彭力行认为,陕西果汁行业的长远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战略性规划引导,企业更需要将目光放长远,不断开发质量更有保障的产品,寻求更好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