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你”临阵痛 陕西枣业亟待破局
出路何在
据王长柱介绍,中国现有红枣2300万亩,年产值240亿元。其中新疆面积最大,约700多万亩,依次是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地,其红枣面积和产量占我国总量的90%。
近10年来新疆红枣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乎是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在发展,这无疑对陕西红枣产业形成了极大威胁。那么,陕西枣业的出路在哪?
“陕西红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是陕北红枣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二是尽快实现陕北红枣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通过压缩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王长柱对陕西枣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同时,陕北红枣的加工企业要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陕北红枣也要由现在的干制枣地基向鲜枣地基转变(这样才能减轻新疆制干枣的冲击)。在平地、有水源保证和交通方便区域发展鲜食品种,实行防雨设施栽培,提高种植效益,使农民亩收入提高到1万元。
枣业专家表示,就目前来看,全国枣产业只有大荔冬枣产区(亩产值1万—2万元)、山西稷山板枣产区(每斤干枣30元)和山东园铃枣产区(每斤干枣30元以上)可以和新疆红枣抗衡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每斤干枣1元—2元,有些甚至0.5元/斤(如河南的内黄枣)。
“优质高效和节省劳力种植成为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优质高效的栽培方式与技术则成为支撑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王长柱分析道,其实,这也为陕西枣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王长柱强调,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突出河道、平地和滩地现代红枣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品种结构与布局、统筹规划、典型示范,有效推动榆林红枣产业发展。
对于如何推动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则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突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二是突出红枣标准化生产,坚持名牌战略的原则;三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
而具体的措施是:一要改变传统作物模式,建立现代红枣产业基地;二要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建立现代红枣加工基地;三要加快陕北枣产业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进程。
陕北红枣要依托“中国红枣乡”“绿色红枣基地”和“有机红枣基地”等品牌,切实加强种植、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突出“自然、生态、绿色”主题,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据悉,陕北红枣的发展目标是“3年—5年后逐渐使陕北红枣面积从200万亩降低到150万亩,实现产值60亿—70亿元,是目前产值的3倍—5倍。其中改造或建立现代产业基地50万亩,年产值40亿—50亿元;改造提升山地枣园10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王长柱表示。(记者杨雄伟)
据王长柱介绍,中国现有红枣2300万亩,年产值240亿元。其中新疆面积最大,约700多万亩,依次是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等地,其红枣面积和产量占我国总量的90%。
近10年来新疆红枣得到了快速发展,几乎是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在发展,这无疑对陕西红枣产业形成了极大威胁。那么,陕西枣业的出路在哪?
“陕西红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是陕北红枣要在深加工上下功夫;二是尽快实现陕北红枣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通过压缩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王长柱对陕西枣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路径。
同时,陕北红枣的加工企业要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陕北红枣也要由现在的干制枣地基向鲜枣地基转变(这样才能减轻新疆制干枣的冲击)。在平地、有水源保证和交通方便区域发展鲜食品种,实行防雨设施栽培,提高种植效益,使农民亩收入提高到1万元。
枣业专家表示,就目前来看,全国枣产业只有大荔冬枣产区(亩产值1万—2万元)、山西稷山板枣产区(每斤干枣30元)和山东园铃枣产区(每斤干枣30元以上)可以和新疆红枣抗衡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每斤干枣1元—2元,有些甚至0.5元/斤(如河南的内黄枣)。
“优质高效和节省劳力种植成为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方向,而优质高效的栽培方式与技术则成为支撑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王长柱分析道,其实,这也为陕西枣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王长柱强调,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企业)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突出河道、平地和滩地现代红枣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品种结构与布局、统筹规划、典型示范,有效推动榆林红枣产业发展。
对于如何推动陕北红枣产业的发展,则应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突出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二是突出红枣标准化生产,坚持名牌战略的原则;三是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
而具体的措施是:一要改变传统作物模式,建立现代红枣产业基地;二要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建立现代红枣加工基地;三要加快陕北枣产业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进程。
陕北红枣要依托“中国红枣乡”“绿色红枣基地”和“有机红枣基地”等品牌,切实加强种植、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突出“自然、生态、绿色”主题,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机制,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及其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据悉,陕北红枣的发展目标是“3年—5年后逐渐使陕北红枣面积从200万亩降低到150万亩,实现产值60亿—70亿元,是目前产值的3倍—5倍。其中改造或建立现代产业基地50万亩,年产值40亿—50亿元;改造提升山地枣园10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王长柱表示。(记者杨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