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打造助农富民的科技引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采访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0票  浏览1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8日 14:58


  
  事实上,田间的调研和指导,犹如木之本、水之源,让教授们的课堂更加形象,让教授们的科研更扎实。很多学生反映,那些扎根基层的教授们,讲课内容很实在、很丰富,也很生动。
  
  李华说:“农业科技研究不可能仅仅在办公室、实验室就能完成,必须在地里、在实践中、在产业发展中找到课题方向,课题研究在地里进行,课题成果直接用于农业需求。”
  
  八百里秦川成为西农教授们得天独厚的实验室。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教授赵政阳,研究苹果20多年,培育出我国早熟苹果品种代表“秦阳”苹果,是一顶一的苹果专家。2005年他受命挂帅白水试验示范站,焕发了科研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在赵政阳的带领下,白水试验示范站围绕现代果园栽培模式,开展品种选育、砧木利用、高效栽培等研究,建站9年,共选育新品种5个、获得发明专利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研究论文179篇,荣获陕西科技进步和农技推广成果两个一等奖。
  
  2013年以来,西北农林科大还紧跟信息化发展浪潮,研发出示范站实时监控和专家远程咨询授课系统,利用大数据对23个示范站进行监控管理,实现农业种植温度、气候随时监控;利用远程交互系统现场答疑、授课,实现农技推广到田间地头的“零距离”,大幅提高农业科研和生产的科技含量。
  
  既育树苗又育人才 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剪枝、授粉,给果树施肥、除虫,园艺学院学生到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实习已小有时日,这些平时在书本上接触的内容,终于有机会施展手脚。23个试验示范站,每年能够容纳上千名学生实习,已成为西农学子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示范站累计承担181个班5333名本科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有266名研究生在示范站开展科研工作。
  
  张伟宣曾在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担任科研助理,谈到试验示范站两年的实践经历,他说:“真正到了实践中,才发现比课堂上学到的更多。实际动手操作一遍,比读20遍书的效果都好。”
  
  渔家子弟张磊是西北农林科大资环学院2007届毕业生,2009年初他回乡创业,创办了水产公司,在西农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的技术支持下,养殖美国匙吻鲟、德国镜鲤、鳜鱼等精品鱼类。5年下来,公司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带动库区100多农户发展水产养殖。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大结合学校特色,发挥试验示范站的作用,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田园使者”项目。一大批学生通过担任杨凌周边地区的农业技术员助理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2011级园艺专业学生胡松申帮助杨凌区五泉镇中来合作社成立了淘宝销售网店,打出“杨凌净菜”的品牌,使合作社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30%;揉谷镇永凯瓜果种苗合作社,在西农“田园使者”帮助下,科学施用农药,帮助遭遇秋冬冻害的番茄顺利过冬,避免大幅度减产。
  
  回顾这些社会实践经历,大三学生陈海燕收获满满。她说:“同学们遇到了很多书本和课堂上没发现的问题,大家查阅资料、做实验,向专业教师请教,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大有收获。”
  
  2014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迎来建校80周年暨合并组建15周年。80年前,本着“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崇高宗旨,西农诞生于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杨凌;15年前,7所院校、科研机构合并组建成现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历经沧桑变化,但不变的是学校为国为民为农服务的宗旨。
  
  正如该校党委书记梁桂所言:“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西北农林科大的‘立校之本’。沿着这条道路,学校已经走过了80年。面向未来,西北农林科大还要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依托试验示范站,让科研推广的体制‘立起来’,机制‘活起来’,队伍‘强起来’,干劲‘提起来’,真正把这件利国利民利校的大事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